染淨二法

(摘譯自『大白法』第七二五號)

「染淨二法」是指「染法」與「淨法」。染法是指迷惘生命中的無明,以十界來說即指九界。淨法是指開悟生命中的法性,以十界來說,即是佛界。

染法與淨法

染法的「無明」,是阻礙成佛的一切煩惱的根源,被列為十二因緣的第一位。天台大師說煩惱有三種,將之列為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的三惑之一。

見思惑的「見惑」,是指對事物的道理的偏見迷惑,「思惑」是指執著於事物所引起的本能上情感的迷惑。塵沙惑是指救濟眾生時,迷惑於如塵沙般無數差別之相的黑暗面。

無明惑是由於差別的世界觀而迷惑於中道實相之理。若加以區分,最根源的無明,稱為元品無明,此無明是所有煩惱的根源。

眾生以此無明煩惱為根源,不斷重複惡業,承受其果報的種種苦,受此無明煩惱所支配的九界迷惑的生命,稱為染法。

而淨法的「法性」,是一切諸法本來具有的、真實不變的特性,稱為真如、實相,或佛界、佛性。也就是說,所謂淨法,是指金剛不壞、清淨的生命。

無明即法性

妙樂大師於『法華玄義釋籤』中教示:

「染淨不二門者 若識無始 即法性為無明 故可了今即無明為法性」

即染淨二法的無明與法性,為一體不二。

在爾前經中,將染淨二法視為完全隔絕的二元,教說因為斷絕染法(煩惱),才能得到淨法(開悟)。

但是到了法華經,於迹門明示二乘成佛,說理的一念三千,而在法華經本門『壽量品』,則明示釋尊久遠常住之生命,說事的一念三千。此時才真正確立九界即佛界、佛界即九界的即身成佛之說。

在法華經結經的『觀普賢菩薩行法經』中說示:

「不斷煩惱 不離五欲 得淨諸根 滅除諸罪」 (開結 六一○頁)

不需要斷盡煩惱,煩惱本身就是開悟的當體,說示相即不二。

所謂善緣

日蓮大聖人於『當體義抄』中教示:

法性之妙理有染淨二法。染法薰而成迷,淨法薰而成悟。悟即佛界也,迷即眾生也。此迷悟之二法雖為二,然為法性真如之一理也。譬如水精之玉向日輪則取火,向月輪則取水,玉之體雖為一,隨緣其功亦不同。真如之妙理亦復如是。雖為一妙真如之理,遇惡緣成迷,遇善緣成悟。悟即法性也,迷即無明也。」 (御書 六九二頁)

好比衣服受香味薰染則沾染香氣一般,被煩惱、業、苦薰染的生命,為迷悟的眾生(九界);反之,被清淨之香薰染的生命,則顯現為開悟的眾生(佛界),說示「法性真如之一理」。真如之妙理,並不是像無明的染法與法性的淨法各自分別存在,而是遇惡緣則成迷惑的無明,遇善緣則成開悟的法性。

今日的現代社會,在無止盡的欲望爭奪中,捲入不正確的漩渦,而成混亂迷惑的世界。然而,就算是受到如此黑暗迷惑的染法所支配的惡世,能夠不為所染、不被干擾,確立清淨生命的方法,就是日蓮大聖人所明示的。也就是說,日蓮大聖人將能夠轉「染法」為「淨法」的最殊勝、最尊貴之「善緣」,以本門之本尊圖顯出來。

如『當體義抄』中的教示:

正直捨方便,但信法華經,唱念南無妙法蓮華經者,煩惱、業、苦之三道,轉為法身、般若、解脫之三德。顯三觀、三諦即一心,其人所住之處乃常寂光土也。」 (御書 六九四頁)

我們絲毫不疑地信仰大聖人文底下種的御本尊,並且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的本門之題目,即能將染法的迷惑生命,轉變為淨法的開悟生命之三德,完成真正即身成佛的本懷。

御法主日如上人猊下指南:

「人若接觸善緣,自然朝向善的方向,若接觸惡緣,便會在不知不覺中走向惡道。(中略)如果想要過幸福的人生,與正確的大聖人教說結緣,最為重要。」 (『大白法』 第六九九號)

教示我們,與正確的大聖人教說結緣,即是善緣,是過著幸福人生的唯一方法。

讓我們成為善緣,為了讓在迷惑中受苦的人們,轉變到開悟的境界,更加一層地力行折伏行吧。

更多教學用語解說/信行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