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持即觀心

(摘譯自『大白法』第七○五號)

「受持」即是指受持正法,「觀心」則是「教相(理論、教義)」的相對語,是以教相為基礎,實踐修行、得悟。

日蓮大聖人於『觀心本尊抄』中教示:

釋尊因行果德之二法,具足於妙法蓮華經之五字,我等受持此五字者,彼之因果功德自然讓與。」(御書  六五三頁)

說明釋尊將為了成佛所累積的因行果德,全部納入妙法五字當中,受持信行此五字的眾生,能夠立即享受廣大無邊之成佛的功德。

亦即,「受持即觀心」是對正法之三大秘法的御本尊,有著強盛的信心,唱念南無妙法蓮華經的題目,此即稱為末法的觀心修行。

關於受持

法華經『法師品第十』中,說五種的修行法:中說:

「受持 讀 誦 解說 書寫」(開結  三二○頁)

此稱為「五種法師」,或是「五種之妙行」。

對於當中所說的受持,第二十六世日寬上人於『觀心本尊抄文段』中說:

「受持有二義,一為總體之受持,二為別體之受持。總受持五種之妙行,名為總體之受持。此即受持乃通五種之妙行,統合五種之妙行之故也。(中略)其二之別體之受持,即五種妙行中第一之受持是也。」(御書文段  二二七頁)

教示受持之一行中,涵蓋全部五種之妙行的「總體之受持」,以及與其他的四種行隔開的,僅受持之一行的「別體之受持」的二義。

大聖人於『日女御前御返事』中教示:

受持法華經,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即具足五種之修行也。」(御書  一三八九頁)

表示妙法受持的一行中,包含了五種妙行的全體,明示末法的修行,是「總體之受持」。

關於觀心

取像法時代之導師天台大師所說的觀心法門之意,大聖人於『觀心本尊抄』中教示:

觀心即我觀己心,見十法界。」(御書  六四六頁)

亦即,天台大師所闡明的是,十界三千之諸法,具足於一念之心中,成為不可思議境,觀己心而徹悟十界互具、一念三千之理的觀法修行。

但是,天台所說的觀心,是對像法眾生的修行法,不是為了末法眾生的觀心。至於末法的觀心,大聖人於『御義口傳』中教示:

經文親說,末法白法隱沒之時,上行菩薩將出世,有此妙法等之五字,於五種修行中略四種,唯受持之一行即可成佛矣。」(御書  一七九五頁)

教示受持信行釋尊結要付囑給上行菩薩的久遠下種之妙法蓮華經五字之一行,是為了末法成佛的觀心。

因此,日寬上人於『觀心本尊抄文段』中說示:

「末法之我等眾生之觀心,不同於一般觀心之行相。所謂,但受持本門之本尊,信心無二奉唱南 無妙法蓮華經,此即稱為文底事行之一念三千之觀心。」(御書文段  一九八頁)

「『我觀己心』即信本尊之義。『見十法界』即唱妙法之義。所謂,但信本尊唱妙法,則本尊之十法界,全為我己心之十法界之故。」(御書文段  二一四頁)

也就是說,日蓮大聖人為了末法本未有善之眾生的成佛,將事之一念三千的南無妙法蓮華經,圖顯為本門之本尊,以信奉此御本尊、唱念題目的受持之一行,作為末法的觀心修行。

觀行成就

對於開頭的『觀心本尊抄』之文,日寬上人指南:

「此文中明示四種之力用,所謂『我等受持』即為信力、行力。『此五字』即為法力。『自然讓與』豈非佛力乎。」(御書文段  二二八頁)

明示受持御本尊的我等眾生的信力、行力,以及御本尊所具備之佛力、法力的四種力用,此四力相輔相成,才能成就末法眾生的「受持即觀心」之義。

結語

大聖人於『觀心本尊抄』中教示:

為不識一念三千者,佛起大慈悲,將此珠裹於五字之內,懸於末代幼稚之頸矣。」(御書  六六二頁)

並於『經王殿御返事』中教示:

當真誠發出信心向御本尊祈念,焉有不可成就之事。」(御書  六八五頁)

隨順血脈之正師,受持信行本門戒壇之大御本尊時,便可實現末法的「受持即觀心」之義。

本宗僧俗為了得此即身成佛的境界,絕不可怠惰於對御本尊的信行,讓我們為了折伏弘教,更加天天精進吧。

更多教學用語解說/信行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