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行要文【17】檀越某御返事

『檀越某御返事』:

「仕官當思法華經。『一切世間治生產業皆與實相不相違背』乃此也。」 (御書 一二二○頁)

此篇御書是在弘安元年(一二七八年)四月十一日,大聖人五十七歲時於身延所作,真蹟現存於千葉縣中山的法華經寺。實際上,真蹟上並無收件人姓名,所以命名為『檀越某御返事』。

大聖人在寫此篇御書的弘安元年以前,遭遇到「大難四次,小難不知其數」的各種法難。以流放伊豆的伊東為首,或是龍口法難等,雖然遭遇到種種的難,而此時,似乎又有判處大聖人流罪的風聲,所以在教材的御文前段,敘述對某人通報給大聖人的消息,大聖人認為身為法華經的行者,遭遇難是佛法的道理,因而歡喜地接受大難,正是不動搖的決意。

而在後段教導弟子門下,雖處在信心被反對的環境,但從法華經的信仰中抽離現實生活,是錯誤的想法,說示信仰生活和社會生活是一致的,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實踐佛道修行。

那麼,進入本文。開頭就是「仕官當思法華經」,「仕官」原本是指在貴人家工作,或是當官、奉公的意思。換成現在的說法,應該就是在公司或公家機關服務。

而「當思法華經」是說,要將在這些地方工作、服務,當成是法華經的修行。因此,我們不論是在公司任職,或是自營事業等,雖有各種的方式,但這些全都應該當成法華經的修行。

並說「『一切世間治生產業皆與實相不相違背』乃此也。」這是針對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之文:

「諸所說法 隨其義趣 皆與實相 不相違背 若說俗間經書 治世語言 資生業等 皆順正法」(開結 四九四頁)

天台大師在『法華玄義』中所做的解釋文。(『玄義會本』下 三三八頁)

法華經的法師功德品中,說受持、讀、誦、解說、書寫法華經,也就是五種法師的功德,勸導流通的一段。前面的分別功德品與隨喜功德品兩品中所說的功德,是對修行者的因的功德所做的說明,相對的,法師功德品是說完成五品修行的法師,得到六根清淨的果的功德。

所謂「五品」是指,一、立刻起隨喜之心,即是隨喜品。二、加以自己受持讀誦,即是讀誦品。三、加以勸他人受持讀誦,即是說法品。四、加以兼行六波羅蜜,即是兼行六度品。五、加以正行六度,即是正行六度品。這就是所謂的五品修行。

法師功德品中說明,完成五品修行的法師,得到六根清淨的果的功德,特別是在說明意根清淨的這段,出現了現在所說的經文,闡述佛法即世法的佛法與社會之間的關係。

其中的「諸所說法」是什麼呢?就是指科學、哲學、文學等一般的學問。而「俗間經書」就是指世間一般的倫理道德,也就是佛教以外的教導。

至於「治世語言」是指為了治理世間的種種學說,例如法律或是制度等等。而「資生業」是指工業、農業,或是買賣生意等,說起來就是人類實際生活上的種種事務。

並說這些全都「皆順正法」。也就是說,這些科學、哲學、文學、倫理、道德、政治、法律、經濟等所有的文化,其根本精神和佛的正確教導一致,而經過五品修行的法師所說之法,都是順從其意義內容,和真實的狀態相同。因此,天台大師解釋此法師功德品之文為「一切世間治生產業皆與實相不相違背」。

所謂「一切世間治生產業」,如同剛才所說,包括科學、哲學、文學、倫理、道德、政治、法律、經濟等,世間日常生活的一切。因為「治生」是建立生活的方向,所以人為了生活而必要的諸事萬般,就稱為「治生產業」。

而「實相」是指原本真實的姿態。因此,所謂的本體、實體,或是真相、本性等,就符合本來的語義。甚至,亦有將所有原本的意義,加深為真實之形態、真實之理法、不變之理、真如、法性的意思來使用。

拜讀『一生成佛抄』,有:

「實相即妙法也。」 (御書 四五頁)

『諸法實相抄』中更教示:

「云實相乃妙法蓮華經之異名也。諸法乃云妙法蓮華經之事也。」 (御書 六六五頁)

即是說示,社會的一切營運,都包含在妙法蓮華經的一法之內。

正因為佛法與世法的關係是如此,所以,在普通的生活中,所有的一切應該以妙法的一念來投入,是極為重要的。

那麼,要以何者為主?當然是佛法為本體。所以,因為佛法正直,世法也就跟著正直。

「佛法如體,世間如影,體曲則影斜。」 (御書 一四六九頁)

如同大聖人的教示,佛法歪曲的話,世法也會歪曲。

今日所有亂象的原因,都在於邪義邪宗的謗法,使得世界狂亂、歪曲。其根本原因是未正確拜見佛法,所以我們應該做的,就是弘揚正確的佛法,也就是必須做折伏。這就是正確改變世界的原理。

我們並非從世法等方面著手,而是從佛法上,也就是以折伏來矯正,最為重要。由此御文,可拜察不能忘記根本的所在。

更多教學用語解說/信行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