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寶

(摘譯自『大白法』第六九一號)

在佛教中,「三寶」是一切眾生應該尊敬、供養與歸依的對境。三寶是指佛寶、法寶、僧寶,因為救濟眾生並清淨引導世間,故尊崇為「寶」。

「佛」是指覺知真實之法、救濟眾生的教主,「法」是指基於佛的開悟與慈悲所說的教示,「僧」是指將佛法正確地護持流傳於後世的僧侶。廣言之,包含受持信行正法、負有隨力弘通之任務的僧團以及信徒。

釋尊在世的三寶

在釋尊的經論中,小乘、權大乘、實大乘等,各自建立了三寶。

小乘的三寶是以小乘的教主、丈六劣應身的釋尊為佛寶,以說空理的四諦、十二因緣、六度等法門為法寶,並以修行這些的阿羅漢、辟支佛、菩薩為僧寶。

權大乘的諸經,也是以各自所說的教主為佛寶,大乘的六度與戒定慧之法門為法寶,菩薩大僧為僧寶。

法華經迹門的三寶,是以始成正覺的釋尊為佛寶,迹門理之一念三千為法寶,法華會上之聲聞、緣覺、菩薩為僧寶。

法華經本門文上脫益的三寶,是以久遠實成的釋尊為佛寶,本門事之一念三千為法寶,本化的上行菩薩等為僧寶。而爾前迹門所有的三寶,皆收納於此本門三寶中。因此,權大乘比小乘、實大乘比權大乘、本門之三寶比法華經迹門更加殊勝。

末法文底下種的三寶

關於末法一切眾生應尊崇的三寶,日寬上人於『當流行事抄』中教示:

「勿執於文上脫益之三寶,須信奉文底下種之三寶。此即末法適時之信心也。(中略)久遠元初之佛法僧,則為出現於末法而利益吾等。若非此三寶之力,極惡不善之我等,焉得即身成佛。」(『六卷抄』  一九四頁)

教導我們,久遠元初、文底下種三寶的出現,是為了利益一切眾生。

也就是說,末法的佛寶,是久遠元初自受用報身如來之再誕、法即人的主師親三德、本因妙的教主日蓮大聖人。法寶則是人即法的本地難思境智冥合、事之一念三千、無作本有的南無妙法蓮華經的戒壇之大御本尊。僧寶則是經由唯授一人之血脈,正確地繼承下種佛法的唯我與我、本門弘通之大導師日興上人,以及日目上人為首的歷代御法主上人,即是末法適時的信心。

佛寶與法寶是人法一箇

大聖人於『御義口傳』中教示:

本尊乃法華經行者一身之當體也。」(御書  一七七三頁)

又如『經王殿御返事』的教示:

日蓮魂魄注染於墨而書之,當信也。」(御書  六八五頁)

末法佛寶的御本佛日蓮大聖人,及法寶的本門戒壇之大御本尊,是本來一箇的人法本尊,為一體不二的關係。也就是說,久遠元初的御本佛之悟,即是妙法(法寶),此真實的妙法,就是御本佛大聖人的內證。

因此,戒壇的大御本尊即御本佛原原本本的內證之悟,我們應奉拜為大聖人的當體。

下種三寶的內證與外用

像這樣,佛寶與法寶本來就是一體不二的御本尊,如『四恩抄』的教示:

所謂僧之恩,佛寶、法寶必依僧而住。譬如無薪則無火,無大地則草木不生。雖有佛法,若無僧習傳,焉能經正法、像法二千年傳至末法。」(御書  二六八頁)

御本尊雖然出現於世,但若無正確地相傳的僧寶的存在,佛法則會斷絕。

而文底下種的大法,是透過唯授一人血脈的歷代御法主上人金口嫡嫡相傳之故,必須與佛寶、法寶一樣地清淨尊崇。如同日寬上人於『三寶抄』中的教示,文底下種的三寶中,有內證之法體為一體之義,與外用之相有勝劣之義的兩個意義。其中,在外用的場合,佛以法為師、僧以佛為師之故,有法、佛、僧的勝劣順序。因此,在總本山客殿的本尊奉安樣式上,中央安置法寶漫荼羅御本尊,面向御本尊的左邊安置佛寶大聖人,右邊安置僧寶日興上人的御影。

而以內證的法體來看,佛寶、法寶原來本是一體,因此無勝劣的區別。又關於僧寶,是經由唯授一人的血脈相承,本佛本法之法體止住於歷代上人之內證,成師弟不二的境界,故無勝劣之別。

關於外用之相與內證之體,在外用之相上的三寶勝劣之義,雖與文上熟脫的三寶之義相通,但內證之體的三寶一體之義,是只奉拜文底本因下種三寶的深義。亦即,歷代上人的內證與佛寶為一體,在外用上則為僧寶。

結論

如上所述,關於日蓮正宗信仰三寶尊的姿態,是決定以本門戒壇之大御本尊為歸命依止的對境,隨順住持之僧寶的唯授一人血脈相承的御法主上人的指南,即產生即身成佛的大利益。

更多教學用語解說/信行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