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的意義

(摘譯自『大白法』第六二三號)

寺院是指安放本尊和經卷,並做為僧侶居所,以從事布教活動的地方。

日蓮正宗的寺院並不是安置小乘、大乘及法華經文上之三寶的地方,而是安置法華經文底的三寶、從本門戒壇之大御本尊臨摹而來的常住御本尊的寺院。

本宗末寺的意義,是以總本山大石寺為本寺,與總本山連結的寺院與教會為末寺,因此,以本門戒壇之大御本尊與御法主上人猊下的指南為根本,完成僧俗和合、護持正法及地區廣布的任務。另外,末寺是根本道場的總本山以外的授戒場所,同時也進行各種儀式行事,是本宗信徒磨練信心、歸命(將自己的生命奉獻、歸依於佛)依止(止住有德之所而不離)的道場。

寺院與信心

本宗信仰的基本,如日興上人的指南:

「糾正師弟子而成佛。」(『歷代法主全書』 第一卷 一八三頁)

是重視本佛(日蓮大聖人)與本師(御法主上人猊下)、本師與小師(末寺的住職、主管)、小師與信徒等縱向的條理,經由此師弟相對的信心,成就即身成佛的大功德。

本宗的儀式與法會,是將日蓮大聖人的佛法以化儀的形式來表現,參詣此儀式與法會,對佛祖三寶尊致上報恩謝德之意,至為重要。

日寬上人於『壽量品談義』中教示:

「如累積一步一步而行千里,日日參詣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於一步一步中近寂光之都。成一面一面如大山大海之佛身,取決於我之己心決意程度,多參詣唱題乃至要也。」(『歷代法主全書』 第四卷 二四一頁)

經常參詣寺院、聽聞住職、主管的法話,在生活中實踐所教導的內容,是累積罪障消滅、即身成佛之功德的重要修行。此外,父母透過早晚勤行、總本山的登山和參詣寺院,教導孩子信仰佛法僧三寶應有的態度,也是非常重要。

寺院的行事

寺院所舉行的御報恩御講及年中行事等法會,是對佛祖三寶尊報恩的法會。而彼岸會、盂蘭盆會等的法會及塔婆、永代回向等的追善供養,雖是以對故人追善回向為主要目的,但這些儀式、法會,皆是以對御本尊的報恩為根本的妙法四力成就功德為基礎而奉修,此功德也會回向給願主。因此,即使所屬寺院距離遙遠、交通不便,儘可能地參詣寺院法會,致上報恩謝德之意,是累積功德善根的修行。如同『一代聖教大意』的教示:

「此經若無相傳,難知矣。」(御書 九二頁)

教學之事不同於世間一般的學問,參詣寺院,跟著傳續此相傳佛法的手續之師學習,至為重要。

透過參詣御講、御會式等各種行事磨練自己的信心,非常重要。

關於供養

「供養」是指對佛法僧三寶獻上心意、累積功德的行為。

自古以來,佛法中即教說種種的供養,大體上區別為「法供養」與「財供養」。「法供養」是讚歎正法並加以弘通,也就是實踐折伏弘教。「財供養」則是為了令法久住,對三寶獻上資財與飲食等。

如『日女御前御返事』中的教示:

「如斯供養御本尊之女人,現在招福,後生此御本尊立於左右前後,如闇時之燈,如於險難之處得強力,彼之周圍、此之附近,必圍繞保護日女御前也。」(御書 一三八八頁)

對御本尊御供養的重要性,不論是展現信心的法供養,或是參詣寺院所做的財供養,都是為了讓佛法久住的尊貴行為。

廣布的法城

日蓮大聖人之遺命的廣宣流布,是僧俗的大目標。如『異體同心事』的教示:

「日蓮一門,若異體同心,人雖寡亦得成大事,法華經料必可弘通也。」(御書 一三八九頁)

是我們以寺院為據點,僧俗一同精進的同時,絕不可忘記成就廣宣流布之大願這件事。

然而,若是未依附組織,或認為「偶爾參詣總本山或末寺就可以」的為所欲為的信心,稱不上是大聖人的弟子檀那。這種一個人的信心容易陷於我見,難以理解正確信仰的規範。因此參詣寺院,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共同努力,非常重要。

本宗的信徒組織,有末寺的法華講支部與法華講連合會。御隱尊日顯上人猊下教示:

「以連合會為橫向,加上縱向的宗務院、宗務支院與各末寺指導教師的立場配合之下,才有真正僧俗和合一致的廣布進展。」(『大白法』 第四四八號)

在接受宗務院、宗務支院指導的末寺指導教師的指導之下,支部講員是勵行僧俗和合的縱向連結,以及由參加連合會帶動全體信徒團結與活動的橫向方針,充實此縱、橫兩面,圓滑其功能,日蓮正宗法華講才有正確發展的可能。

更多教學用語解說/信行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