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得到幸福的「一番功夫」
青年部活動教材
摘譯自『妙教』第三五○號「國高中生的淺易教學」單元
代表秋天當令味道的東西,不外乎地瓜和栗子。這些東西的原形都是硬邦邦的,沒辦法直接吃。但是,蛋糕店等賣的薯泥或是蒙布朗又是如何呢?呈現出完全與原料不同,軟綿滑順的口感。
這是因為煮熟變軟之後,再經過細密的篩網過篩等的過程,非常花功夫。
像這樣,世上有許多因為下過一番功夫,而讓東西變得更好的事。經由「一番功夫」,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
例如,父母為了讓孩子多吃青菜,就把菜切碎加在漢堡排裏,為了讓孩子方便吃魚,把魚骨頭挑乾淨。還有,做出配色和營養均衡的便當,每天清洗乾淨練習用的衣物,讓孩子能夠有好的心情練習。
另外,下功夫的不光只是父母而已。學校的老師會寄給學生和畢業生賀年卡或盛夏時節的問候等。雖然沒有直接改變這個孩子的人生,但是收到的孩子,會感受到老師溫馨的祝福,心被滋潤了,或許能夠活用在之後的人生中。
我們的周遭充滿了許多的「一番功夫」,因而再次發現自己的人生,更加多彩多姿。
飽含「一番功夫」的佛的慈悲
這些飽含「一番功夫」的慈悲是什麼呢?
那就是顧慮對方的幸福,憐憫慈愛對方的心。憐憫慈愛,也就是比任何人都懷有慈悲心的,無庸置疑就是佛。
從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中所說的「貧人繫珠之譬」,來介紹佛的慈悲。
有一次,一名貧窮的男子到富裕的友人家做客,一同開心地飽餐一頓。男子喝醉,倒頭呼呼大睡。富裕的友人由於有事出門,想到貧窮男子的狀況,就在他睡著時,把非常貴重的寶珠縫在男子的衣服裏才出門。
從友人家回來的男子,之後沒發現身上有寶珠,仍然四處向他人乞食地生活。
之後某一天,兩人再次碰面,友人對貧窮男子的生活並未改變而感到相當吃驚,於是告訴他衣服中寶珠的事。男子才發現寶珠的存在,之後過著安穩的人生。
這裏的友人就是佛,貧窮的男子就是我們眾生。佛為了在痛苦中生活的眾生,授與不論是誰都能得救的教說。
本佛日蓮大聖人為了末法的我們能夠幸福,說出唯一之正法的南無妙法蓮華經。如同『觀心本尊抄』(『如來滅後五五百歲始觀心本尊抄』)中教示的:
「為了無法理解一念三千的佛之教說的眾生,佛以大慈悲之心,說如同寶珠的佛之悟,即具備一切的妙法教說,授與每一個人。」(御書 六二二頁‧取意)
以大慈悲將寶珠也就是妙法蓮華經授與我們。又如『諫曉八幡抄』中的教示:
「如同母親給自己的孩子餵奶,日蓮以慈悲的心,只竭力化導一切眾生唱念妙法蓮華經的七字五字。」(御書 一五三九頁‧取意)
為了在痛苦中掙扎的我們眾生,從大慈悲之上,以妙法教化我們。
在信心修行下一番功夫
那麼,我們如何回應佛的慈悲才好呢?
遵從大聖人的教說,努力勤行、唱題是當然的,但敬拜大聖人的言行,必須成為能夠以慈悲心對待他人的人才行。也就是說,絕對不可吝惜下功夫勸勉他人信心。
御法主日如上人猊下教示:
「折伏是祈願對方幸福的慈悲行。」(『大日蓮』 二○一八年五月號)
此下一番功夫就是為了煩惱痛苦的友人,貼近對方的心情,向他招呼問候,或是寫信、傳電子郵件鼓勵對方。這樣的話,最後能夠引導友人信心。
其他做折伏時的一番功夫雖有種種的考量,但是我們秉持著慈悲心,一直祈願對方的幸福,現在的自己能夠做什麼?怎麼樣才能夠伸出援手?請家人或同世代的朋友一起集思廣益,起而行動吧!
請理解此事是為了大聖人最大心願的廣宣流布,更進一步來說,也是為了自己的幸福,讓我們更加努力信心修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