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法為種,發心為芽

本興院 北中本部‧信義支部 趙玉雁

(106.6.25 於本興院廣布推進交流會)

原本只是單純去當會議的翻譯,不知道為什麼會議結束後,就變成了這次的體驗發表者。

我並不是心甘情願地接受授戒,所以根本不記得是在哪一年受戒,這次因為要講體驗,就試著找了一下當時的授戒證書,還好在某個資料夾裏找到了它。我是在民國九十二年受戒,但是一直到一○○年才出現在本興院,這中間的八年為什麼不出來活動,後來又為什麼這麼頻繁地出現在本興院,我想這應該就是主辦單位希望我發表的內容。

首先,不來寺院的原因,就是「不相信」和「沒興趣」。

因為不是自願入信,所以對這個宗教一點興趣也沒有,更別說相信了。當時,雖然每個月『彰義』都很準時地投進我家信箱,但是,對沒有信心的我而言,就跟其他投入信箱的廣告傳單一樣,根本看都不看,直接資源回收。我想,像我這樣的人應該不在少數,所以建議如果是投信箱,請寫張小紙條附在『彰義』上面,否則百分之九十九會被當作廣告傳單處理,因為人一定會好奇去看小紙條的內容。

其實,折伏和育成,就像男生追女生一樣,有些人很好追,有些人很難追,但是不管難追還是好追,都得花一些心思,讓對方感受到你的誠意和愛意之後,才會願意展開跟你的第一次接觸,不是嗎?有句話說「見面三分情」,這是很有道理的,人是感情的動物,要靠接觸,彼此之間才會產生感情和信賴,而這也是折伏和育成最需要的元素。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製造和對方見面的機會,而不是永遠消極的投信箱而已。

接著,是為什麼會來寺院。前面說過,我不是自願受戒的,在那之前,我媽有事沒事就會在我耳邊一直念,「御本尊很偉大」、「御本尊很了不起」,但是如果問她怎樣的偉大法,她卻說不出一個所以然來。所以,那時我認為我媽就是信教信到走火入魔,煩死人了。但是,千萬別小看這個「碎碎念」,當下好像什麼也沒聽進去,但是,卻已不知不覺默默地記憶在生命裏了,總有一天,這個記憶會被生命喚起。

我就是這樣,在一○○年的時候,生命突然想起了這個記憶,而當時的我剛好也想一探它的究竟,於是就來到了本興院。大聖人的「總之,須強說法華經使其聽聞。信者可成佛,謗者成毒鼓之緣,亦可成佛也。」說的大概就是這種狀況吧。或許有人一看到「須強說法華經」,就覺得好像很困難的樣子,其實一點也不難,只要把自己的體驗、自己感受到的御本尊的好,跟周圍的人說就可以了,就算只是說「我信仰的妙法很厲害」也行。當下,對方可能嗤之以鼻,一臉不屑,但重點是,他的生命聽到了,也記住了,某一天,他的生命會引領他來到御本尊的面前,如果不說,他的生命就不會有這個記憶,也就永遠沒有機會來到御本尊的身邊。

至於為什麼會持續參詣寺院,起初只是來參加晚勤行,看看本興院究竟是什麼樣子。那時的我不會讀經本,好不容易經唸完了,想要離開,但是尊師還要說法話,我根本不想聽法話,只是因為覺得尊師還在台上,就這樣站起來走人,很沒禮貌,於是就坐著等尊師講完法話再走,可是沒想到卻聽法話聽出了興趣。妙樂大師在『法華玄義釋籤』中說,「聞法為種,發心為芽」。聽聞法話,真的很重要。常常看到很多人在法會讀經唱題結束後就離開,除了對尊師很失禮之外,我覺得對離席的人來說,真的是很大的損失,很可惜。聽法話可以讓我們愈來愈確信為什麼要信仰日蓮正宗,同時,也可以讓我們在折伏或育成的時候,不會被對方一問三不知地給問倒了。

會一直持續參詣寺院,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歡喜心」。

要如何才會有歡喜心呢? 就是以感謝的心奉公,我的奉公,大家都知道,就是做寺院的翻譯,當初也不是真的自願要做翻譯,只能說御本尊真的是有求必應。一開始信心後,很貪心,跟御本尊祈願這個、那個的,在某次早勤行時,突然覺得自己一直跟御本尊要東西,很不好意思,應該要回饋一些什麼,就一邊唱題一邊想著,要怎樣才能回報御本尊,突然想到「以前學過日文,來幫御本尊翻譯好了」。當時真的只是隨便想想,根本沒有認真打算做寺院的翻譯,但是御本尊真的讓我美夢成真。

就這樣,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當時的信義主任就把我的名字提報給翻譯部副部長王治子,就這樣歪打正著地開始了寺院的翻譯。也因為翻譯的關係,讓我的佛法知識在很短的時間內累積和成長,每一次翻譯結束後,都有種說不出的開心,雖然身體很累,但是心很充實、很愉快,因為喜悅,所以才能持續。如果沒有歡喜心,就會覺得翻譯是一種壓力,很快會感到疲乏而無法持續,但如果是抱持著服務的心態,希望自己的翻譯讓更多的人更接近、更理解大聖人的佛法,自然而然就會很努力讓自己翻譯出來的中文,是大家都聽得懂的,當感受到信徒們因為自己的翻譯而更了解、更相信大聖人的佛法時,就會有種莫名的喜悅,這種喜悅只可意會,無法言傳,我相信凡是真心為御本尊奉公的人都體會過,而且這個喜悅會趕走身體上所有的疲勞,才能夠一直持續下去。這個原理在其他的役職上,或是在折伏育成上,也是一樣的。當真心誠意去做一件事時,不會覺得它是壓力,反而會樂在其中,覺得是讓自己往前更進一步的動力。

最後,我想再以「總之,須強說法華經使其聽聞。信者可成佛,謗者成毒鼓之緣,亦可成佛也。」來做結論,不管是育成,還是折伏,都不要放棄任何一個人,我們只要做好每天的澆水和施肥,至於發不發芽,什麼時候發芽,不是我們能夠控制的,只要做到應該做的事,在面對御本尊的時候,不會感到不好意思,就行了。

以上,是我分享的體驗感想,謝謝大家的聆聽。

更多體驗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