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鑑於四月海外信徒參詣的奉祝登山,台灣只有九百位信徒能夠參加,尚有約八百位信徒候補,在本興院石橋主管的費心爭取,及總本山的慈悲許可下,特地安排了有兩百位名額的奉祝紀念登山,於五月十七日出發,由本興院石橋主管、北投布教所堀田責任者、法宣院佐藤主管、法秀院內矢嶋尊師及本興院內近藤尊師帶領信徒代表,展開五天四夜的登山之旅。

平安抵達總本山後,信徒入住常燈坊。接著,石橋主管帶領做晚勤行,向御本尊報告,感謝一行平安抵達。接著表示,此次行程安排參詣日興上人誕生地、總本山第六十六世日達上人時期興建的白蓮寺,這也是台灣法華講團體第一次參詣的寺院。能夠從大石寺為起點,一路往回追溯二祖一生的信心過程,直到出生地,這是很有價值的學習之路。有助我們朝向二○二一年宗祖日蓮大聖人聖誕八百年時,構築法華講員八十萬人陣容。

十八日上午,舉行一小時的唱題行。心情輕鬆地用完午餐後,整裝出發前往奉安堂,參詣御開扉,沿途雲霧掩蓋著富士山,無法完全窺見美麗的山貌,但看到路旁每棵櫻花樹都已經長滿綠色的葉子,其中,藏著結實纍纍的小顆粒櫻花果,春季最後的杜鵑花偶爾點綴在枝頭上,告訴世人炎熱的夏季就要來臨。御法主上人帶領我們,在大御本尊前讀經唱題,祈念罪障消滅、現當二世大願成就的同時,我們也立下廣宣流布與全力發動折伏的誓願。

午後三時,由大坊內齋藤道愉尊師講述日興上人出生、修學、拜日蓮大聖人為師並常隨侍奉、折伏家族與周圍有緣地的人們,及熱原法難等等的弘法歷史。日興上人以身延山久遠寺別當的身分,獲得日蓮大聖人的血脈相承,但是,由於身延的地頭波木井實長,在日蓮大聖人入滅後,違背日蓮大聖人的佛法,犯下許多的謗法,日興上人為了堅守日蓮大聖人的正法、正義,於一二八九年(正應二年)春,捧持著以本門戒壇之大御本尊為首的日蓮大聖人的一切重寶,與日目上人等門弟一同離開身延山。之後,在南条時光的邀請與捐獻外護之下,移住上野之地,先建立六壺,奠下建立大石寺的根基,以及傳法給三祖日目上人等等,非常詳盡的歷史回顧。石橋主管並溫馨整理精簡的要義,講述給在場信徒了解。

晚間十時熄燈後,此時,天空開始下雨。在安全因素考量下,建議行動不便者不要勉強參加丑寅勤行。但有位信義支部高齡八十九歲的王爺爺,雖然是使用輪椅前往奉安堂,仍然堅持前往客殿參加丑寅勤行,最後在孫子的協助下,不落隊伍地抵達客殿,回程也與隊伍同時間回到宿坊,強盛的求道心值得學習。

十九日上午為自由活動時間,信徒珍惜難得的空檔,行經充滿雲霧的三門、參道,前往三師塔、御影堂、常唱堂等處參拜。下午參詣第二次的御開扉後,緊接著是山內見習的課程,一行來到「御華水與閼伽堂」,這是每日由特定僧侶來此取水,供奉於御影堂、客殿及六壺的御寶前。接著到寶物殿參觀,除常設展的文物外,本季特別展出日興上人的生涯與富士的正義、敬台院殿的生涯與信仰,及總本山御影堂展,可惜因為時間因素,無法細賞每件展品,最後,在服務人員的催促下,才步出會場。之後,來到常唱堂的說法石,北投布教所堀田責任者表示,日興上人就是在這塊大石頭上,為信徒說法。

晚勤行後,舉行一小時的信徒交流會,分別由六名各寺院的代表,從病業、財務、家庭、無常的人生,到如何被折伏或離開某團體等信心過程,以及第一次登山的感言。其中,有兩位發心回台灣後,就要申請下附御本尊。接著,放映四月奉祝登山的記錄影片,最後,海外部芝主任很用心地將下午我們前往奉安堂的照片,製作成影片播放,贏得大家鼓掌歡呼。接著打掃宿坊後熄燈。凌晨再次出發前往客殿,參加丑寅勤行。

二十日上午七時,六部遊覽車同時出發,與總本山的尊師揮別,離開大石寺。此時心中下定決心,還要再回來登山,報恩謝德。

接著,一路來到山梨縣富士川町的白蓮寺,在住職長倉正裕尊師帶領讀經唱題後,即展開信徒交流會。長倉住職介紹寺院興建的歷史,並表示於今年的二月二十二日,奉修日興上人誕生七百七十年紀念法會暨新紀念碑除幕式,黑色花崗岩製的新紀念碑,高二一○公尺、寬一五○公尺,正面是御法主日如上人親筆揮毫的「日興上人御生誕之地」(日興上人誕生之地),背面則刻著日興上人與白蓮寺的緣由。

九十二歲身體還很健康的白蓮寺副講頭致歡迎辭,讓我們深受感動,而來自法宣院的黃芃霏在入信後的一年間,個人下種折伏超過百位的勇猛信心,更讓日本信徒深感驚訝。白蓮寺講頭表示,常聽御法主上人對台灣折伏熱情的讚許,這對日本的折伏有很大的帶動作用。

之後,長倉住職帶領大家來到紀念碑前,講述紀念碑建立的經過。全體在此合影後,台灣法華講員依依不捨地離開白蓮寺。

於總本山和白蓮寺的學習之旅,真是一堂深度了解第二祖日興上人為維護正法清流的苦心,以及歷代御法主上人法水瀉瓶般地代代相傳,歷經數百年後,絲毫不變地保留日蓮大聖人的正法正義。

二十一日,信徒分別從成田、羽田兩機場登機返回台灣。感謝這五天登山學習課程中,所有工作人員與本山服務人員的辛苦。當車長向本興院報告平安後,成功的登山報恩謝德行,就此劃下圓滿的休止符。彼此約定下回再來登山,互相珍重道別,返回溫暖的家。

更多相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