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快樂就好,不就可以了?

「現在快樂就好」這句話,充分反應出一種全然不考慮未來,蓄意逃避痛苦,只追求現在的快樂的心態。

這大概是從「年輕時的快樂,只有年輕時才能體會」的想法而產生的。這和年輕人在摩托車的轟隆聲、暗礁的喧囂聲中忘我,在喝酒唱歌和跳舞的片刻中陶醉的感覺是一樣的。相反的,捨棄眼前的快樂,把目標放在將來,忍耐辛勞,儘可能地增進自己的能力及才能,拚命努力的年輕人絕不在少數。

安於眼前快樂的年輕人的生活方式,與在連續勞苦中努力奮門的多數人相比,前者實在太不懂事,想必日後要在後悔和痛苦中度過餘生。

雖說如此,並不表示人在年輕時,只有勞苦,不能追求快樂。這裡要強調的是,青年時代才是為了過真正的快樂人生,必須認真完成基礎的時期。

「快樂」的本質,在佛教來說,它是從五官產生的欲望,經由五識獲得滿足,在心中感到舒服。

五官是指眼(視官)、耳(聽官)、鼻(嗅官)、口(味官)、皮膚(觸官)等,也就是眼睛看見鮮明的色彩而感到快樂,耳朵聽到舒服的聲響而感到快樂,鼻子嗅出香氣而感到快樂,舌頭在品嘗到美味時而感到快樂,皮膚(身體)接觸到舒適之物時而感到快樂等想要得到五官的快樂,稱為「五欲」,由五官判斷的情形,稱為「五識」。

總之,大部分人類的快樂,由五欲一個一個地滿足所產生之不同程度的感受。

五欲並不是不好,但是,若對人的煩惱(貪瞋癡等迷惑)施展作用時,會開始不加思慮而魯莽行事,而未如心意的不滿愈來愈多,就愈生氣,灰心之餘就變得自暴自棄,終於把自己或社會破壞得一蹋糊塗也說不定。

五欲猶如火一般,火本身既非惡也非善,全看我們如何使用,運用得當,便成為生活上不可或缺的便利品;若一不小心,可能在瞬間將一切化為灰燼。

因此,不滿足但求一時快樂的年輕人,想必其煩惱的作用力非常旺盛。將其旺盛的煩惱之猛火,源源本本地轉換成個人未來的幸福,與對社會有益的火燄,正是受持正確的宗教與信仰的最大意義所在。

更多正確宗教與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