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任何宗教都有它好的教義

關於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觀點來加以思考:第一,教義的好壞究竟由什麼來決定?第二,宗教並不限於觀念上的理論而已,還包括實踐。

首先,就教義的好壞而言,如果站在一般道德或常識的觀點來看,只要不是獎勵殺人偷盜的宗教,看來都好像在宣揚好的教義。然而,宗教是個人包括肉體與精神的全人格所要歸依的地方,因此,其教義的高低、局部或全面的差異,對信仰的人將有顯著的影響。因此,使一個人從根本而蘇生的根本的救濟,不能依靠那些低劣而局部的教義,非歸依高級又全面的教義不可。

日蓮大聖人教示:

「總之,成佛之大綱於法華說之,其餘網目於眾典明之。為法華之網目故也。」(「觀心本尊得意抄」御書九一五頁)

說明有了法華經此一大綱,法華經以前所講的諸多教義才能活用。

在世上有很多宗教教說看似道德上的良好教義,但是,卻沒有講解三世的生命論以及人所具有的十界三千的實相。然而如「無量義者 從一法生」(「無量義經」 開結十九頁)所說一般,當信受此唯一無二之大綱的一法時,各種經典所說的功德利益始生效。此一法才是佛法上所說的真實之一法,是最正確的教義。

其次,宗教一定要講求實踐。理論上再優越的教義,實際上若不能活用的話,根本毫無用處。理論上的教義能否由教主實際證明而用於救濟民眾,就要看該宗教是否是真實的抑或是空想的;唯有教主親自宣揚正法正義並加以實踐證明時,這個宗教始能稱為具可靠性的宗教。

例如,在新興宗教中有取用基督教、釋迦、孔子等教義菁華的宗教。然而,在釋尊相同的教義中,有宣揚實踐二百五十戒和五百戒的,有堅持六度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的,也有主張以信得入的,那麼,如何在這些教義中取捨呢?

以鞋子為例,下雨時以穿長統膠鞋最為適當,爬山時則要穿登山鞋,打棒球、網球、足球等也各有專用鞋,而在海邊游泳時誰都以打赤足為常。

以上所說的都是好的,鞋子很好,赤足也不錯,但總不能同時一起使用吧!若是這樣,會被笑為瘋子。

像這樣的宗教所犯的錯誤之一,就是不知道大綱與細目的差異,亦即對綜合的教義與部分的教義未能判斷出善惡,輕率地認為什麼都好。還有,沒有活生生的例證,把不能實踐的空想當成教義推給信徒。乍看之下,認為是好教義的宗教,若認真地加以檢討,會發現到其中的勝劣。

更多正確宗教與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