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會式布教演講-習慣

法宣院主管 佐藤良善御尊師

101.10.28御會式御正當會第二場於本興院


今天奉修御會式,非常恭喜。此次奉命說法話,雖然口才笨拙,但請讓我以報恩謝德的心來說法話。

在這之前,想向各位道謝。那就是託各位的福,到今年四月,我在台灣常駐已滿十年,僧侶的階級也順利昇級。謹藉此場合向各位致謝,真的是非常感謝。今後,將為佛祖三寶尊、為台灣廣布努力奉公,也請大家多多指教。

那麼,就以「習慣」為題,來說法話的內容。

我讀了一本書,內容有關於「機場」。在各國都有國際機場,台灣也有幾個國際機場。這本書描述當飛機抵達各國機場時,一降落後,會聞到各國的獨特氣味。比方說,去到法國的機場,香水的味道特別濃烈,到了美國的機場,似乎充滿了甜點和水果的香甜味道。然後,雖然我並不知道,但是,日本的機場好像也有味道,歐美來的人士,會覺得有豆類的食品味,像是醬油味、味噌味,甚至有些地方還會有魚的味道。各位是否留意到這些味道呢?那麼,台灣的機場又有什麼樣的味道呢?我也同意:「啊!原來是這樣的味道。」

書上寫著,是大蒜和辛香料(八角等)的味道。各位也有這樣的認知嗎?由於吃東西的習慣,人的身體會產生香氣或臭味,然後,建築物也會沾到氣味。

大家吃的東西差不多,由於是平常就聞到的氣味,因此幾乎不會察覺,也不會被指出。但是實際上,在我們不知道、難以認知的狀況下,了解我們所不知道的事實,是非常有趣的文章。

因認知的差異、習慣的不同,產生如此的現象,不僅只是在一般社會的事態上。

各位知道「三車火宅之譬」嗎?這是法華經中所說的有名經文,其中一節如下:

「三界無安 猶如火宅 眾苦充滿 甚可怖畏」(開結 一六八頁)

此經文的意思是說,「這個世界是充滿苦惱的可怕地方。人類住在宛如被燃燒的火焰包圍的家中。絕對無法由衷地感到安穩。貪瞋癡充滿,從中產生煩惱,成為業,並成為苦。然而,平日生活於其中已經麻痺了,以至於沒有感覺,絕對不是安穩的環境,這是佛所說的我們所住的世界,也就是娑婆世界。

具體來說,是什麼樣的狀態呢?七月號『本興』中有御法主日如上人猊下的指南,請一定要認真拜讀,當中的要點敘述如下:

「眼見眾多的人們,身處生老病死的煩憂和悲哀之中,心被封閉在黑暗當中,貪瞋癡的三毒,即因貪欲、瞋恚、愚癡等三毒火燄被點燃,加上離不開種種的欲望,處於痛苦之中,被追求金錢和利益的欲望強力牽扯,以至於現在受到種種的苦。」

關於此狀況,猊下指南:

「世上多數的人們在以生活苦為首的種種痛苦當中,開始時,雖然想要從中擺脫,但不知何時漸漸習慣了,不想從痛苦中逃脫,這也是現實的狀況。」(二○一二年六月份廣布唱題會之際‧刊載於七月號『本興』)

習慣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有位哲學家說:「人類是習慣性的動物。」真的是不管什麼事都能習慣。

最初是所謂的感情、理性,即使在精神面有不協調感或排拒感,但漸漸變得沒感覺,重點是變習慣了。人類的感覺,就像前面機場的文章中所說,因為習慣而產生錯誤。

大聖人在『立正安國論』中教示:

「蓼葉習辛,溷廁忘臭。」 (御書 二四二頁)

關於這段御書,猊下在七月號『本興』刊載的指南中也有解釋,之後請好好拜讀。

「蓼」這種植物的葉子非常辛辣,但即使是如此辛辣的葉子,經常吃的話,漸漸地會不再感覺到辣味。像這樣,持續經歷苦時,如同「練習」般地習慣了,就不感覺自己正處於苦當中的意思。又如長時間待在廁所中,感覺不到臭味一樣,表現出不以為苦是苦的狀況。

對此,猊下指南:「此事不只是侷限於我們的生活方面,在我們的信心方面也是一樣。」

轉換到信心修行上,例如,也會有雖然想要正確地實踐信行學,但實際上卻未發覺從正道漸漸偏離的事。

勤行、唱題、參詣御講、到總本山登山、折伏,以及育成等事項,確認自己有沒有流於惰性、流於形式化,有沒有產生驕縱的心,非常重要。

這裏我們應該拜察的,是大聖人所說的精神。

『阿佛房尼御前御返事』中教示:

「如同田埂縱堅固,若有蟻穴,滿積之水終必流失。必須除去謗法不信之水,堅固信心之畦也。」 (御書 九○六頁)

此御聖訓的意思是說,不管田埂再怎麼堅固,只要螞蟻鑽了一個小洞,水就會從那個洞漏出來,讓田中不再積滿水。

我們的信心也是一樣,即使是再小的事,若是有將謗法擱置一旁的姿態的話,說不定會造成信心退轉的結果。因此,請去除「謗法」的信心之垢,鞏固信心之水、功德流通的田埂。更教導我們,不要如此就安心了,還要經常檢視堅固的地方,讓其更加堅固,保持沒有任何一點傷痕、小洞的狀態,最為重要。

若是就這麼擱置不好的習慣,將會影響所有的信心修行以及生活。

石橋主管經常說「蟻之一穴」,相信都深印在各位的心中。為了防止「蟻之一穴」,必須調整信心環境,並且保持習慣。「習慣」並不完全都是負面的。重要的是,要保持好的習慣。而為了保持良好的習慣,必須實踐良好的行動。

例如,勤行是保持良好習慣的最佳行動,勤行是「勤奮修行善法」的意思,是信心修行的根本,是創造幸福境界的泉源。也就是良好習慣的第一步。

改變習慣是困難的,必須花時間,改變行動卻是能夠立即實踐的。習慣是行動的累積,受到影響後必定會改變,因此,實踐行動最為重要。

不過,這是當然的,行動需要時間是必要的條件。信徒經常說「沒時間」、「沒有空」。的確,大家都很忙,不會有人說:「我總是很閒。」所以,首先大家要有供養「時間」的觀念。

供養是各位對御本尊獻上重要之物的行為。總之,時間也是為御本尊所使用,供養出時間的想法也很重要。

經常聽到:「啊!盡量做」、「偶爾,有時間的時候」,重點在於將自己多餘的時間、偶爾能夠的時間,用於參詣寺院和活動。換言之,就是將多餘之物供養給御本尊,這樣好嗎?

這樣是不行的。要盡量充分供養時間給御本尊,請為了御本尊來使用時間。

還有,再加上各位現在所處的情況,現在的信心環境是非常幸福的。哪裏幸福了呢?那就是各位供養少許的時間,就能夠每天往返,就近參詣本興院。本興院的存在,似乎是理所當然的,而且依照每天的時間,從早到晚,寺院一直都開放著的運作狀況,應該知道是多麼難能可貴的,應該對於能夠經常獲得包含石橋主管在內的五位僧侶的指導而感到高興。

當深入去思考這些事情時,自然會想到自己應該做些什麼,不是只安於現狀,會主動地想應該怎麼進步,然後開始行動,要養成這樣的習慣。

「生命的主體是自己」,因此,讓我們積極地精進於勤行唱題、折伏育成。每一個人的習慣和行動,最終將成為大的波動,確信能夠讓廣布推進更加強大、加速。

我們不管什麼事都想和別人比較。比較之後,會產生也想和他一樣、也想做同樣事情的心情。這造成彼此互相的影響,進而被周遭所影響。

有「順水推舟」的成語,若有好的環境,持續接觸的話,也就能順著好的影響去走。因此,各位保持好的習慣,全員實踐行動的環境,是非常尊貴的。

在之前奉讀的申狀當中,『立正安國論』有「汝交蘭室之友,成麻畝之性」的一節。只有我們日蓮正宗的僧俗,能夠如同此文,與御本尊結緣,增加御本尊所在的場所,引導至此清淨的場所。

不管是多麼小的事,讓我們養成供養時間,盡奉公之忱的習慣吧。

一個行動,最後也能發展成大的行動。御隱尊日顯上人猊下曾經指南「一行一切行」,其指南的內容是:

「有『一行一切行』之語,意思是一行本身即通達全部。因此(中略)現在,各位所帶的堆積如山的行李、所有的職業,具有通達一切的意思,必定能夠開啟一切,這就是我所要說的。(中略)『這邊做一個,那邊就漏掉了』,或是『時間是有限的二十四小時,所以在二十四小時中,做這件事就不能做那件事』的信心,不是做真正的妙法的信心,也是沒有確實接受到妙法功德的姿態。」 (『大日蓮』 一九九七年五月號 五四頁)

因此,為了救人,請將好的習慣付諸行動。並請為了御本尊,為了寺院,為了石橋主管,為了法華講而奉公。這些若是能夠加以實踐的話,相信全部將以一切行,亙及自行化他,最後成為報恩。

今後,讓我們以御法主上人猊下的指南為根本,為了報恩,勇敢地盡全力奉公。

祈願各位道心愈益堅固,精進於佛道,我的法話到此結束。

更多法話/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