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折伏確實行動,折伏育成全員大躍進

妙行院主管 長澤正奏御尊師

100.5.15折伏部全國交流會於本興院


大家好!今天舉行如此盛大的折伏交流會,實在非常高興。在石橋指導教師的指導之下,全體一心,加上各位每天毫不鬆懈地折伏,中華民國法華講愈益大大地成長。

然而在此同時,許多問題也逐漸浮現,變成阻擋在我們前面的障礙,這也是事實。其中較大的問題,在於雖然因為折伏,使信徒人數增加,但實際參與寺院活動的人數,卻沒有增加;實際上實踐折伏的精銳,也沒有增加。也就是說,並沒有確實做到育成,沒有將新入信者好好地培養成人才。這一點,恐怕是每個寺院都有的問題。

總本山第六十六世日達上人時常教示:

「錯誤的折伏不管如何地進展,都不是廣宣流布。」

正確的折伏是什麼呢?和育成相關的折伏又是什麼呢?答案不只一個,希望大家多少能作為參考。那麼,不知道大家是否好好拜讀了三月號『本興』中御法主上人猊下的開示呢?有沒有將內容確實地記住了呢?

偏離話題一下,所謂學習正確的信心,就是為了實踐正確的信心而去學習。例如,沒有學到正確的駕駛技術,是不可能將車子開好的。為了學習正確的信心,當然要到寺院認真地聆聽法話,但也要購讀『本興』,不可忘記學習和實踐之事。同時,勸勉新入信者一起來做這些事,也是育成的一環。

再回到原來的話題上。三月號『本興』的「御法主上人猊下開示」,應該有很多人還記得,談到印度的折伏狀況。聽到許多信徒:「真是太棒了」、「一定要向他們學習」、「要怎麼才能夠做到這樣」等種種回響,我想在座的各位,一定也有許多不同的深刻感受。然而,若只是讀了而被感動、覺得很了不起,只有這樣的話,信心修行可以說是不夠的。重點是要如御法主上人所教示的,從印度的狀況中,學習到什麼,並加以實踐,不是只看看文章就好,而是將文章所深具的意義,拿出來活用才是重要的。

那麼,大家的感受又是如何呢?相信大家的想法一定很多,在這裏,我想讀一段特別重要的部分。

三月號『本興』的「御法主上人猊下開示」中,有一段說到:「印度孟買約有一千兩百人接受授戒。成為如此的活動狀況,是從僅僅三人的折伏開始。」關於折伏起點的三人,「一位是原籍馬來西亞的婦人,在三十年前歸化日本,十年前入信,現在在印度的孟買經營旅行社。」、「還有一位是這名婦人的哥哥」、「另外一位是印度人」。

值得注意的是第三位的「印度人」。關於這位,御法主上人說:「在孟買就像一粒種子的存在,雖然沒有活動的同志,仍然持續做一個人的信心,現在,就像剛才所說的,碰到這對兄妹,於是三人合力,開始折伏的活動。」

向大家強調這個部分,各位應該已經知道我要講什麼了。如同孟買當地一粒種子的這位信徒,為何在之前都沒有折伏呢?是信心不夠嗎?我想不是這樣的。能夠在謗法的環境下,一個人堅持信心,信心不夠的人是做不到的吧。應該是沒有抓住折伏的機會,一個人很難產生去做折伏的勇氣。然而,一旦同志三人相遇,便開始合力向折伏邁進。

「集體折伏」、「折伏隊」、「團體家訪、折伏」等,各寺院的名稱雖然各自不同,但每個寺院都推薦以集體或是多數人的方式去做折伏。也許有人會認為:「每個人有空的時間都不同,以個人的方便來做就可以。」但只有這樣是不行的。

現在,舉幾個團體折伏的優點來看:

一、理所當然的,比起一個人的時候,可以讓人抱持著更強盛的自信與勇氣面對折伏,展現出充滿自信與勇氣的「如是相」的姿態。

二、對於對方所提的問題,可以從各種的環境做各種的回答。

三、以個人的方便,可能容易被對方放鴿子,以團體方式的話,因為在意別人眼光的關係,比較不容易被放鴿子。

四、參加團體折伏的人,尤其是新入信者、對折伏還不了解的人等,可以學到折伏的方法,透過體驗分享,成為信心育成的資糧。

五、和別人一起實踐折伏和家庭訪問,自然能夠產生異體同心的感受。

還有很多其他的優點,但比起像是「要配合這麼多人的時間很麻煩」,或是「團體去的話,沒有適合的交通方式」等等的問題來說,它仍有許多的優點。

印度的經驗就是這樣的例子。再看看日本,幾乎所有的寺院,都是以團體行動的方式去做折伏。有的寺院更有「折伏不可以一個人去做,必須三人以上去做才行」的指導。

在信徒中,沒有折伏過的人應該很多。但並不是說「不去做」,而是「不成功」吧。對沒有駕駛經驗的孩子說「去開車吧」,是不合理的要求。對沒有折伏過的人說「去折伏」,也是很難說得動的。因此,以團體的方式進行,互相教導、學習,是很重要的。

接著是御法主上人於三月號『本興』中的教示:「三人合力,開始折伏的活動。結果,產生驚人的成果。去年約一千兩百人接受授戒,真的是非常驚人的數字。」

這個部分是最令人震撼的部分,不是嗎?在短短的時間內,三個人就折伏了一千兩百人,真的是很令人驚訝的數字。一千兩百人除以三,等於一個人折伏了四百人。

冷靜來思考一下,短時間內,一個人折伏四百人,理論上有可能嗎?是不可能的吧。那麼,是怎麼做到的呢?是折伏的方法不同。有什麼不同呢?可能是在印度做折伏時,徹底破折邪法邪師的邪義,然後將日蓮正宗的信仰是什麼,徹底教導給對方。這時也教導對方,折伏是尊貴的修行,是報恩行的慈悲行。因此,入信的新入信者,便會馬上實踐折伏,以求得功德。並且以自己所接受的方式,徹底去做折伏。

用容易理解的方式來說,三人折伏六人,六人折伏十二人,十二人折伏二十四人,被折伏的新入信者,馬上成為實踐折伏的精銳部隊,去實踐折伏,因此得到倍增又倍增的結果。

看看台灣法華講大約有二萬七千人,在二萬七千人當中,實際上實踐折伏的精銳,到底有多少?扣掉高齡、幼兒和生病的人,還有將近二萬名可以行動的信徒。按照名單來看是這樣的。

然而經過這麼多年,參詣寺院的人數沒有變化,同樣的,實踐折伏的精銳也沒有增加,這些都是實情。為什麼會這樣呢?最大的原因就是折伏的方式。受到成果的影響,讓授戒成為第一優先,對方不了解信心,也沒有拂除謗法,就讓對方受戒入信,雖然口口聲聲說:「之後再慢慢育成就好。」卻沒有這麼做。結果,一直在折伏的,仍是同一批人。這樣下去的話,幾年之後必定會產生破綻。破綻和崩壞是同樣的意思,因此,照這樣下去的話,在不遠的將來,台灣法華講可能會崩壞。

為了避免發生這樣的情況,徹底的折伏是必要不可欠缺的。同時,為了要徹底確實地進行折伏,以多數人的方式去做折伏,最有效果。

本興院主管經常指導:「建設是永遠的,破壞在一瞬之間。」一旦輕忽的話,破壞、崩壞就會在一瞬之間造訪我們。為了實行計畫性的永遠的建設,講頭、副講頭非常重視「育成」。育成的一環中,非常有意義的,就是之前提到的團體折伏與家庭訪問。本興院主管在學生時代,也曾參加過橄欖球比賽,不管多麼優秀的選手,如果團隊中沒有互相合作的話,是不可能獲勝的。反過來說,即使選手的力量不夠,團隊中也要努力達成團結。當然,如果擁有許多優秀的選手,再加上團隊中的團結合作,那便是冠軍了。

法華講是一個組織,是團隊。確實的合作、互相幫忙鼓勵、互相成長,是非常重要的。然後,目標就是全體中華民國法華講都成為折伏戰的精銳。希望今天在座的各位,能好好思考以上這些事情,大家一起攜手推動異體同心的折伏。身為海外法華講先鋒的我們,也要讓印度的信徒覺得:「台灣果然很厲害」、「要向他們學習才行」,成為世界模範的法華講組織。

今天的內容沒有提到一句御書,想用很白話的方式讓大家了解,才大膽地以這種方式發表。謝謝大家長時間的聆聽。

更多法話/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