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 為】

「教主釋尊之出世本懷乃人之行為矣。恐惶謹言。賢明謂之人,愚癡謂之畜。」

(『崇峻天皇御書』(『同地獄抄』)


佛法是教導人正確的生活方式、生存方法。「行為」是在人的一舉手、一投足的同時,也教導開啟根底所定的生活方式,舉出目標、目的,掌握自己使命的生活,才是身而為人的理由。為了教導生存的意義,出現了佛法,如同標題中的文字所述,教示釋尊出世的本懷。 在人的所作所為當中,能夠看出一個人的品行、品格。

但是,行為和動作就後天來說,是身體經由出生的家庭和社會的環境等因素所養成的動作。然而佛法中說,出生的理由和意義,是經由前世的因緣,在每一個人的生命中,先天即具備了,是出生的每一個人同等具備之物。

也許日常的舉止動作優美是重要的事情,不過,沒有勝過知道在生命的根底所具備之使命而活用所作的行為。知道正法廣布的使命,做信行的姿態是:

「藏之財不如身之財,身之財不如心之財第一也。」(御書 一一七三頁)

磨練最重要之寶的自己的生命,轉變成優秀出色之寶,正是佛法出現的意義,更是末法之時,大聖人圖顯南無妙法蓮華經之御本尊的理由。

總之,大多數世人的心中,盡是被提升現世生活的目的所佔據,日日疲於奔走,直到自己的生命即將終了時,才感到許多的遺憾後悔。壽命在眼前,沒剩多少生命的一百個人,若要他們回顧自己的人生,看有什麼後悔的事情時,大多是「若能再冒險一點就好了」、「再做些喜歡的事就好了」、「若能吃更多的美食就好了」、「若能買到想買的東西就好了」等等,盡是執著於利益之事。然而,人類的欲望是無止盡的,再怎麼實現也永遠不滿足。

因此,若是知道執著於現世利益是無意義的、愚蠢的,追求真正的正確生活方式的話,一定會回到佛法的信行才是。

「眼見耳聞等之事,即心所見所聞也。五根之舉止,皆心之所計也。見物乃心之所作,故眼為法華經也。耳聞乃心之所計,故耳即法華經也。」(『十二因緣御書』 御書五五頁)

如同大聖人的教示,正直的心通達正直之心的作用,這就是讓眼、耳、鼻、舌、身的五根,產生正確的機能,導出正確的結果。

「行為」是心的作用所顯現出的舉止、動作。這個心經過正法的磨練,顯現出正確的結果。大聖人的御書中也說:

「眼為仁之德,耳為禮之德,鼻為義之德,舌為智之德,身為信之德,故此仁義禮智信即五種行為也。」(『色心二法抄』 御書二一頁)

不過,受持正法的行為,是遵循日蓮大聖人的遺命,隨順當代之御法主上人的指南,向信行邁進,才是正確的「行為」,也是裝飾己身,使人生綻放光輝之物。 如御書所說:

「此法華經說示,我等之身乃法身如來,我等之心乃報身如來,我等之行乃應身如來也。故持信此經一句一偈者,皆具此功德也。」(『六難九易抄』(『妙法尼御前御返事』) 御書一二四三頁‧『中文御書選集』一七九頁)

希望感受己身的福德,向團結前進之年勇往邁進。

更多中道之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