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持即持戒】

「釋尊之因行果德之二法,具足於妙法蓮華經之五字,我等受持此五字者,彼之因果功德自然讓與。」

(『觀心本尊抄』 御書六五三頁)


釋尊在教說佛法時,設立了種種的戒律。那是因為眾生的心容易被煩惱所迷惑,易犯貪、瞋、癡的三毒,因此為了端正人心、獲得利益,必須制定各種的戒律。戒律可以分為大乘之戒和小乘之戒。大乘之戒是三聚淨戒、十重禁戒、四十八輕戒等,小乘之戒是五戒、十戒、八齋戒、二百五十戒、五百戒等。然而,對末法的眾生來說,釋尊所說的戒律沒有意義。因為在五濁惡世、白法隱沒的末法,釋尊的教法是無法救度眾生的。

所以,日蓮大聖人在末法之初出現,為了救濟一切眾生,圖顯出南無妙法蓮華經之五字七字的御本尊。『祈禱抄』中,以正像已過,持戒即如市中之虎。(御書 六三○頁)斷言受持釋尊的戒律是異之事。由於釋尊的戒律在末法已無意義,因此被說是「末法無戒」。但是,並非無戒。末法之戒,是受持三大秘法的御本尊,才是「持戒」。況且,此「持戒」如『教行證御書』中所說:

「此法華經本門肝心之妙法蓮華經,乃集三世諸佛之萬行萬善之功德為五字,此五字之內,豈未納萬戒之功德乎。但一度受持此具足之妙戒後,行者雖欲破亦不能破,此當可謂金剛寶器戒。」(御書 一一○九頁)

是「金剛寶器戒」,也是任何事物絕對無法破壞、消滅的無戒。

一旦受持的金剛寶器戒,是自己想捨棄也做不到的不變之戒。而在台灣信徒的生命中,也是一人不漏地持有此金剛寶器戒。如同所謂的受持即持戒、受持即觀心、受持即受戒,由於受持,即如開頭的御書所說,根據因果的大功德,能夠獲得貫通三世的大利益。但是,受持不僅是被動的意義,也具備能動的意義。亦即,唯有在日蓮大聖人之遺命的廣宣流布中,正確地實踐自行和化他行,才是「受持」。

由於日蓮大聖人的教法,是透過唯授一人之血脈,由總本山第六十八世御法主日如上人繼承,而值此『立正安國論』正義顯揚七五○年的大慶事,完成自己的使命,正是現在這個時候的受持。

更多中道之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