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行要文【14】上野殿御返事(3-1)

『上野殿御返事』(『法要書』):

「今入末法,餘經與法華經皆無益。唯南無妙法蓮華經。出此言非余之見,乃釋迦、多寶、十方諸佛、地涌千界之定論也。此南無妙法蓮華經若交雜餘事,則成僻事也。日出時燈火無益,雨降時露水有何益。嬰兒乳外須餵食他物乎。無良藥又加藥之事。」 御書 一二一九頁)

本篇御書是弘安元年(一二七八年)四月一日,大聖人五十七歲時,在身延寫給南条時光的信函。真跡雖已亡佚,但是,日興上人的寫本,在總本山大石寺受到嚴密的守護。

本篇御書的內容,首先是寫有關南条時光外甥女的事情。

從總本山往東的地方有北山本門寺,北山以前稱為「重須」,重須的地頭是石河兵衛入道。而大石寺所在的上野地區地頭就是南条時光,南条時光的姊姊則嫁入重須地頭石河家。

大聖人在悼念其外甥女的早逝後,說明釋尊的教說中,唯獨法華經才是真實的,更稱讚石河的女兒,在臨終時唱念南無妙法蓮華經,明示末法時,法華經以及其他經典都無法得道成佛,唯有南無妙法蓮華經而已,勸導要更進一步的信心。

獲賜此信的南条時光,想必各位都非常清楚,就是上野鄉的地頭。從小歸依大聖人,仰慕日興上人如兄、如師,致力於純真的信心。

尤其在熱原法難之際,以信徒的中心人物之身分而活躍著,守護大聖人的弟子和信徒,完成外護的任務,被大聖人譽為「上野賢人」(御書 一四二八頁)。

大石寺所在的地區稱為「上野」,以前,這裏叫做「靜岡縣富士郡上野村上条」。現在,上野村和富士宮市合併,成為富士宮市上条,因此提到「上野」,也漸漸不知其義。雖然,還有上野小學和上野中學,留下一些過去的影子,但也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所以,將來可能有人無法了解,為什麼稱南条時光為「上野殿」的意義了。

總之,南条時光是上野的地頭,受到大聖人的褒揚而稱為「上野賢人」。

南条時光的妻子名叫「妙蓮」,和妻子一起做了很多的供養,尤其在熱原法難之後,因幕府的彈壓,過著相當貧困的生活,並且養育眾多子女,但仍持續做供養。從寫給南条時光的御書中,大聖人詳細書寫所做供養的各種品項,可見真的供養了許多的物品。

甚至在日興上人離開身延山時,迎接日興上人到上野之地,並且供養大石之原的土地,最後建立了大石寺。

像這樣,南条時光為了大法廣布,在辛苦當中,不輸給種種迫害地貫徹信心,是位足以做為信徒楷模的人物。

南条時光獲得大聖人賜予許多的御書,拜讀御書時,可見『上野殿御返事』或是『南条殿御返事』等名稱的御書,多達三十餘封。

現在,來拜讀之前拜讀御書的前段內容,說示:

「日蓮弟子等中,似知法門之人反為惡。南無妙法蓮華經乃法華經中之肝心,如人中之神。若以此與他並列,如后之以二王為夫,乃至如后與大臣等私通。禍之源也。」(御書 一二一九頁)

「日蓮弟子等中,似知法門之人反為惡。」以此訓誡,在大聖人的弟子中,學習天台教學等,執著於所謂天台版本的解釋,不解大聖人的聖意而裝懂法門,陷入增上慢行為的例子很多。

而南無妙法蓮華經是法華經的肝心,如同人的靈魂。因此,若將文上的法華經和文底肝心的南無妙法蓮華經一視同仁,正如王后以兩位國王為丈夫,甚至有如王后和大臣等私通般,正是災難的根源。

接著,進入教材的御文,「今入末法,餘經與法華經皆無益。唯南無妙法蓮華經。」意思是說,進入末法,爾前經等的「餘經」,或是文上的「法華經」,都沒有功德,只有壽量文底的「南無妙法蓮華經」,才是成佛得道的大法。

和這段御文相同,在『常忍抄』(『稟權出界抄』、『富木入道殿御返事』)中有:

「引法華經與爾前相對判定勝劣淺深,當分跨節之事有三。日蓮之法門乃第三法門也。世間雖粗略說一、二,未說第三矣。天台、妙樂、傳教雖粗示第三法門,然尚未了。總之,讓與末法之今也。」 (御書 一二八四頁)

大聖人的佛法是建立於種脫相對的所謂「第三法門」。此非法華經文上脫益之法,而是法華經本門壽量品文底下種的南無妙法蓮華經。

然而,其他門派的日蓮宗各派,將大聖人的「第三法門」,和天台所立的「三種教相」混為一談。

天台的三種教相,是天台大師於『法華玄義』中所說:

「一為根性融不融之相,二為化道始終不始終之相,三為師弟遠近不遠近之相。」(玄義會本上 五七頁)

以此說明法華經比其他爾前權經更為優勝。

其中,首先的「根性融不融之相」,是判斷眾生與佛的機根是否融合,以眾生的機根和一佛乘是否無差別地融合,判斷法華經迹門與法華經以前之經的爾前經之間的勝劣。

在爾前經,因眾生的機根未熟,而區分為聲聞、緣覺、菩薩的三乘來說明,亦即,和佛命不融合,所以是「不融」。相對的,法華經到方便品時,因眾生的機根成熟,開顯三乘會入一佛乘,根性為「融」之故,而判斷法華經優勝,此即第一的根性融不融之相。

第二的「化導始終不始終之相」,是以對眾生的下種益、熟益、脫益的化導始終是否清楚明白,來判斷法華經迹門與爾前經的勝劣。

在爾前經中,並未對眾生說明釋尊的種熟脫之化導,所以是「不始終」。相對的,法華經在迹門的『化城喻品』中,說明三千塵點劫的大通結緣之下種益,及中間、爾前之熟益,還有迹門的脫益,所以是「始終」。因此,判斷法華經迹門優勝。

第三的「師弟遠近不遠近之相」,是以於佛(即師)與眾生(即弟子)的關係上,是否說明久遠以來的關係,來判斷法華經本門與爾前迹門的勝劣。

在爾前迹門,釋尊是以於印度誕生、菩提樹下成道、始成正覺的佛的立場,尚未說明佛的本地與眾生久遠以來的關係。因此,爾前迹門的教說是「不遠近」。相對的,法華經本門的壽量品中,釋尊開顯久遠的本地,說明久遠以來的師弟關係。因此,本門壽量品的教說是「遠近」,判斷法華經本門為優勝。

這是天台的三種教相,然而,從大聖人的法門來看這三種教相時,不過是大致的意義,並未說明進一步的深義。

亦即,天台的「根性融不融之相」與「化導始終不始終之相」,是權實相對的內容,因此,相當於大聖人的「第一法門」。而三種教相第三的「師弟遠近不遠近之相」,是本迹相對的內容,因此相當於大聖人的「第二法門」。

因為大聖人是以脫益為當分、下種為跨節的種脫相對為「第三法門」,所以這「第三法門」才是宗祖大聖人的本意,故在此御書中說示「日蓮之法門乃第三法門也」

且在『開目抄』中說示:

「一念三千之法門,唯沉於法華經之本門壽量品之文底矣。」 (御書 五二六頁)

或如『法華初心成佛抄』教示的:

「末法當世唯久遠實成之釋迦佛、上行菩薩、無邊行菩薩等所弘之法華經二十八品之肝心,南無妙法蓮華經之七字,弘於此國始有利生得益,乃上行菩薩利生隆盛之時也。其故,經文明白也。」 (御書 一三一二頁‧『中文御書選集』 二○一頁)

因而判斷末法弘通之大法為「法華經二十八品之肝心的南無妙法蓮華經之七字」。

其中所說的「肝心」,肝心和「肝要」或是「文底」是相同的意思,說示末法弘通之大法,就是法華經本門壽量品文底下種的南無妙法蓮華經。

接著是,「出此言非余之見,乃釋迦、多寶、十方諸佛、地涌千界之定論也。」這是說,如此之言並非我的己見,全都是釋尊、多寶如來、十方諸佛,或是地涌千界的菩薩的裁奪。

也就是明示,御本佛大聖人於末法出現,以文底下種的南無妙法蓮華經,救濟一切眾生,是依照「釋迦、多寶、十方諸佛」的佛說,以及「地涌千界」的菩薩所說,絕對不是己見,不是個人的意見。

更多教學用語解說/信行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