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隨喜

(摘譯自『大白法』第六九五號)

「一念隨喜」是指修行法華經的初信行者的位階。「一念」表示一瞬的短暫時間,「隨喜」則是隨順慶喜之意,即信順而歡喜之意。

「一念隨喜」首先見於法華經.門『法師品第十』的教示,其次更於法華經本門的『分別功德品第十七』中教說。

『法師品』教說的一念隨喜

最先教說一念隨喜的,雖然是法華經『法師品第十』,其中以佛在世與滅後的分別,明確說明一念隨喜之人的功德之深重。

關於『法師品』之文:

「聞妙法華經 一偈一句 乃至一念隨喜者 我皆與授記 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開結  三一八頁)

天台大師於『法華文句』中教示:

「即使聽聞一句一偈極其少量的經文,而且,即使在聽聞此之一念,如此極短的時間內,便能得到隨順歡喜的功德,以及成佛的境界,比起力行信行具足五種(受持、讀、誦、解說、書寫)之人的功德還要大。」(取意)

『分別功德品』的四信五品與一念隨喜

法華經本門『分別功德品第十七』教示的「四信五品」,是教示聽聞法華經本門『壽量品』說法的功德,對釋尊在世時的弟子教以四信,滅後弟子則有五品的順序。

『法華文句』中教示,四信是指一、一念信解(興起一念的信心),二、略解言趣(大致了解教法的趣旨),三、廣為他說(為信受教法之他人而教說),四、深信觀成(達到深深的信心而得觀知真理並理解)。

其次的五品則是教示,一、隨喜品(於滅後聽聞法華經本門之教說而起隨喜之心),二、讀誦品(讀誦法華經),三、說法品(自己受持也為他人而教說),四、兼行六度品(受持法華經的同時,也修行六波羅蜜),五、正行六度品(以法華經本門的立場來修行六波羅蜜)。

在這之中,釋尊在世的法華經修行的位階,四信中第一的「一念信解」,與滅後五品第一的「隨喜品」,正是「一念隨喜」之意。這是以法華經『分別功德品第十七』為依文:

「又復如來滅後 若聞是經 而不毀呰 起隨喜心 當知已為 深信解相」(開結  四五六頁)

說示於佛滅後聽聞『壽量品』的教說後,不予以毀謗而起隨喜之心的初信之位階。

再者,於同品中有:

「其有眾生 聞佛壽命 長遠如是 乃至能生 一念信解 所得功德 無有限量」(開結  四五○頁)

雖是解說於四信五品中,屬現在之四信中初信位的一念信解的功德,但同時也明示此一念信解與滅後五品中的隨喜品相當,與一念隨喜同意。

五十展轉隨喜之功德

接著於『隨喜功德品第十八』中,以五十展轉之功德,說示滅後五品中隨喜品之因的功德。

法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中教示:

「第五十人 展轉聞法華經 隨喜功德 尚無量無邊 阿僧祇 何況最初 於會中聞 而隨喜者」(開結  四六八頁)

說明五十展轉的眾生隨喜之功德。

這就是說,在佛滅後眾生聽聞法華經本門『壽量品』而起歡喜,並向他人諄諄傳達,到了第五十個人聽聞之後興起的歡喜之心,其功德也仍是無量無邊不可計量。因此,最初聽聞『壽量品』而隨喜,並向他人傳達之人的功德,更是無可計量地廣大。這就是初隨喜(一念隨喜)功德的教說。

一念隨喜為「名字即」位

日蓮大聖人於『唱法華題目抄』中教示:

不知義理之名字即之凡夫,以隨喜之功德,等於經文之一偈一句一念隨喜者、五十展轉等。」(御書  二二○頁)

教示不知經文內容的我們末法名字即之凡夫,在聽聞法華經而起信心隨喜之心的功德,與先前『法師品』所說的一念隨喜者,及『隨喜功德品』中的五十展轉者等,具有同樣的功德。

天台宗並不認為一念信解與初隨喜,是和六即位的「相似即」或「觀行即」乃至「名字即」相同,但大聖人教示,「名字即」位為最適經文之意者。

因此,於『四信五品抄』中教示:

制止檀戒等之五度,全然唱念南無妙法蓮華經,為一念信解初隨喜之心境也。此即此經之本意也。」

教示以「以信代慧」為正行,信受妙法並努力唱題,即是初隨喜,即末法之法華經的本意。

結語

我們因為聽聞末法正法的文底本因下種的妙法,各自產生一念隨喜之心而信受,應確信能夠擁有即身成佛的大功德而更加精進,方為至要。

更多教學用語解說/信行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