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迹相對

(摘譯自『大白法』第六四五號)

「本迹相對」是將實教的法華經,區分為「本門」與「迹門」,並加以比較相對來判定勝劣與深淺。

迹門與本門

在法華經二十八品當中,從『序品第一』到『安樂行品第十四』的前半部,稱為「迹門」;從『從地涌出品第十五』到『普賢菩薩勸發品第二十八』的後半部,稱為「本門」。

「迹門」是指垂迹門,表示出自本地的暫時之姿,指釋尊於印度初成正覺之佛(始成正覺)的諸說。「本門」則是指本地門,意味著本來的境地、本體,指佛發迹顯本,以久遠之本地(久遠實成)所顯示的諸說。

迹門之失

於迹門的『方便品第二』,以諸法實相之理,說示凡夫己心所具的一念三千之法門。

而由橫跨正宗分八品的三周說法開始,對在爾前四十餘年的諸經中,被指為永不成佛的聲聞、緣覺二乘,初次給予成佛的記別。這顯示了包含二乘在內,一切眾生皆可成佛。

但是,大聖人於『開目抄』中教示:

然而尚未發迹顯本,真實之一念三千未顯,二乘作佛亦未定。如見水中之月。似無根之草浮於波上。」(御書 五三六頁)

迹門中所說的一念三千及二乘作佛中,個別存有本無今有、有名無實的二失。

迹門是從諸法實相之上教說一念三千,故為「今有」,但尚無本佛之顯本,尚未顯現久遠的妙法,故為「本無」,也就是「本無今有」的一念三千,而且迹門的一念三千只具其名,沒有一念三千的實義,故為「有名無實」的一念三千。

此外,迹門教說二乘等的成佛,故為「今有」,但二乘等尚未覺知久遠的本因下種之法,故為「本無」。並且迹門中雖有二乘的成佛之「名」,但二乘執著於釋尊為始成正覺之佛,無法得知久遠的本因本果,因此不是真正的成佛,故稱為「有名無實」的成佛。

本門『壽量品』的三妙合論

在本門,以地涌菩薩出現,經一會大眾的動執生疑(動搖其執著於始成正覺的心,使之產生疑問),於『如來壽量品第十六』初次開顯久遠。在此,關於釋尊的本地,以:「我本行菩薩道 所成壽命 今猶未盡」(開結 四三三頁)教示久遠本因妙的修行。

「我成佛已來 甚大久遠」(開結 四三三頁)明示由於本因妙的修行而得到本果(本果妙)。

更以「我常在此 娑婆世界 說法教化」(開結 四三一頁)教說與釋尊有緣的國土,即是娑婆世界(本國土妙)。

在本門明示出釋尊的本因妙、本果妙、本國土妙的三妙合論,以本佛釋尊三世常住的生命,開顯事之一念三千。

本迹的勝劣

日蓮大聖人於『開目抄』中教示:

「至本門,若破始成正覺,則破四教之果。四教之果一破,四教之因亦破。打破爾前迹門十界之因果,顯現本門十界之因果。此即本因本果之法門也。九界亦具無始之佛界,佛界亦備無始之九界,乃真正之十界互具、百界千如、一念三千也。」(御書 五三六頁)

由於本門的發迹顯本,將爾前迹門的佛因、佛果全部打破,將只是道理上的眾生成佛,顯示在事實上。

經由此,二乘等的大眾才能夠開悟與本佛一樣的因的三世常住之身,並覺知久遠下種而成佛。

是故,必須知道釋尊的究極化導,在於本門『壽量品』,在世眾生的即身成佛,也是在『壽量品』中開顯。

從這些來做本迹相對的話,始成正覺的垂迹佛的迹門屬劣,久遠實成的本地佛的本門屬勝之事,明確可知。

大聖人對本門與迹門的勝劣,以:「本迹之相異如水火、天地之差異也。」(御書 一二三六頁)指出其勝劣有如水火、天地之遙。

文底獨一本門,才是真正的本門

像法時代的天台大師,雖然知道本門的重要,但配合時機,以迹門為表、本門為裏,教說迹面本裏的一念三千。相對於此,大聖人則以本門為表、迹門為裏,大致抓住本面迹裏的立場,但是,再深究拜察大聖人文底獨一本門時,即如『本因妙抄』的教示:

迹門者云理具之一念三千,脫益之法華乃本迹同為迹也。本門者云事行之一念三千,下種之法華乃獨一本門也。」(御書 一六七八頁)

釋尊所教說的法華經文上的本迹二門皆為迹門、理之一念三千,屬劣;大聖人文底下種的事之一念三千的南無妙法蓮華經,才是最勝真實的法門。

更多教學用語解說/信行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