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行要文【19】治病大小權實違目(2-1)

『治病大小權實違目』:

「法華經又有二經,所謂迹門與本門也。本迹之相異如水火、天地之差異,例如較爾前與法華經之差異猶不同也。爾前與迹門雖有相違,亦有相似之處。所說有八教。爾前之圓與迹門之圓相似。爾前之佛與迹門之佛,劣應、勝應、報身、法身雖異,始成之處同。今本門與迹門之教主久始既不同,如百歲之翁與一歲之幼子。弟子又水火也。土之先後自不待言,而混合本迹乃不辨水火者也。」 (御書 一二三六頁)

本篇御書為大聖人於弘安元年(一二七八年)六月二十六日,五十七歲時,寫給下總(現千葉縣)富木常忍的御書。

富木常忍是下總地方信徒的中心人物,住在下總國葛飾郡八幡庄若宮,就是現在的千葉縣市川市若宮,應該是服侍千葉氏的武士。又具有相當的學識,獲賜大聖人的『觀心本尊抄』等許多極為重要的御書。原本的領地為因幡國,在現在的鳥取縣,約在建長六年(一二五四年)左右歸依大聖人,之後出家,號「常忍」。

文應元年(一二六○年),松葉谷法難後,曾將大聖人藏匿在自宅的法華堂內。又在文永五年(一二六八年)蒙古使者來到,『立正安國論』中「他國侵逼難」的預言中的之際,與大田乘明、四条金吾等人,一同被召喚到問注所。當時,大聖人強烈要求與幕府公開辯論,將記下當時心得的『問注得意抄』送給富木常忍。

但是幕府對這一切置之不理,認為不可做公開辯論,不過,在之後的龍口法難、佐渡流放時,富木常忍也以門下的中心人物之姿而活躍著,弘安二年(一二七九年)發生熱原法難時,也保護遭受迫害而從富士逃出的日秀、日弁等人。並且在大聖人入滅後,改名為「常修院日常」,將自宅的法華堂,改稱為「法華寺」,成為其開山。

那麼,說到剛才拜讀的『治病大小權實違目』的大要,又簡稱『治病抄』,是回答富木常忍所提問的有關疫病流行的御書。

內容是教導,人有身之病和心之病,身之病能夠由持水、流水、耆婆、扁鵲等名醫治癒,但是,心之病自古以來即被稱為四百四病或八萬四千病,非常之多,而且全是難治之症。因此,縱使是名醫也無法治癒,只能靠佛的教說才能治癒。

當中,提到身之病可靠持水、流水、耆婆、扁鵲等名醫治癒,持水是金光明經中所說的名醫,精於醫術,從病苦中救了許多眾生。

某次,國內流行疫病,持水因為已經年邁,無法加以診治,不過,其子流水向父親持水學習治病的秘方,代替持水治病,救了許多眾生。

耆婆也是御書中出現的人物,是釋尊在世當時的名醫,治癒許多佛弟子的疾病。此人特別有名的是,折伏殺了自己父親的阿闍王,使其進入信仰之道。還有,扁鵲和耆婆並稱名醫,是中國春秋時代的人物。

總之,大聖人教示,依賴這些名醫雖然可以治癒身之病,但是無法治好心之病,只能靠佛的教說才能治癒。

並且指摘,儘管佛法中有大小、權實、本迹的深淺勝劣,各宗派卻不懂其判釋,尤其是將有如天地、水火般不同的法華經本迹二門,混為一談,是彼等最大的錯誤,因為各個邪宗執著於自宗之故,反而讓病愈來愈嚴重,國家興起三災七難。

又指摘當時引起的三災七難,是因為日本舉國一致,對末法的法華經行者日蓮大聖人持有怨心、敵對之故而起,並說示相對於天台迹門的理之一念三千法門,大聖人的法門是本門事之一念三千的正法,所以受到的迫害也遠甚於天台。

現在,進入本文。

首先是「法華經又有二經,所謂迹門與本門也。本迹之相異如水火、天地之差異,例如較爾前與法華經之差異猶不同也。」這是敘述本迹相對之處,法華經的本門與迹門,有如水火、天地的不同。也就是說,實在是有極大的差別。

亦即,法華經二十八品中,從序品第一到安樂行品第十四的前半部分,是始成正覺的垂迹佛所說的法門,因此稱為「迹門」。所謂始成正覺之佛,是指於菩提樹下開悟的佛,首次正覺即得悟的佛。

相對於迹門,從地涌出品第十五到普賢菩薩勸發品第二十八的後半十四品,是久遠實成的本地佛所說示的法門,稱為「本門」。也就是說,佛在壽量品中顯示出自己的本地身。

其中,在前半的迹門,於方便品第二中,釋尊說明諸法實相的法理,為使一切眾生成佛,明示十界互具、一念三千的法門。因此,過去在爾前經中無法成佛的二乘,也就是聲聞、緣覺的成佛,首次獲得允許。但是,能說的教主釋尊成道的本源種子,亦即本法尚未說明之故,雖說是一念三千,只不過是理論上的法門,二乘作佛也只有虛名而已,並無實體。

因此大聖人針對此事,於『開目抄』中說示:

「迹門方便品說一念三千、二乘作佛,而得脫爾前二種過失之一。然而尚 未發迹顯本,真實之一念三千未顯,二乘作佛亦未定。」 (御書 五三六頁)

亦即說示,在迹門方便品中說明理的一念三千、二乘作佛,而在爾前經中未說十界互具、一念三千的法門,也未說久遠實成,所謂「爾前二種過失」中,確實避開了第一個過失,但是因未說發迹顯本的久遠實成,以至於尚未顯現出真實的一念三千,二乘作佛也未定。

相對的,在本門中,對釋尊的本地,於壽量品中有:

「我本行菩薩道 所成壽命 今猶未盡 復倍上數」 (開結 四三三頁)

說明久遠本因妙的修行。並以:

「我成佛已來 甚大久遠」 (開結 四三三頁)

明示以本因妙的修行而得到的本果妙。更以:

「我常在此 娑婆世界 說法教化」 (開結 四三一頁)

說明釋尊有緣的國土,就是娑婆世界的本國土妙。

如此,於本門一起說明佛的因位修行(即本因)、果德(即本果),和所住的國土(即本國土)的三妙,因此稱為「三妙合論」。依此三妙合論,說示佛的真實姿態、事之一念三千。

因此,關於本迹的差異,本篇御書教示,「本迹之相異如水火、天地之差異。」本門與迹門的差異,比爾前經和法華經的差別更大。

論及佛身,爾前經和法華經迹門,全部都是始成正覺的佛格所說的法門。到了本門才說三妙合論,說明佛之本地的久遠五百塵點劫的成道。

久遠實成之佛所說的教義,和始成正覺之佛所說的教義,有如天地雲泥般的極大差異。因此,爾前經與法華經迹門,雖然在法義上有很大的不同,但從佛格上而言,同為始成正覺之佛所說的教義,和本門與迹門的差異相比的話,還是算很小的差別,這點非常重要。

「爾前與迹門雖有相違,亦有相似之處。」就是剛才所說的部分,在爾前經中一直無法成佛的二乘,在法華經的迹門中被准許成佛,所以說,爾前經和迹門有很大的差異。也就是說,在教義上有很大的差異,但是,能說的教主釋尊的立場,都是始成正覺的佛格,這是相同的,因此,這裏的「相似之處」,即是說兩者的關係有幾分相似。

更多教學用語解說/信行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