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機

(摘譯自『大白法』第六一五號)

何謂「機」

「機」是「宗教之五綱」中的第二項,是指眾生對佛的教法接受程度的心理狀態,以及對於該教法,眾生的接受能力。

釋尊在世時的舍利弗,對洗濯業者教導數息觀(計算出入鼻息的數量,以達收伏內心散亂,使心靜統一的觀法),對鍛鐵業者則教導不淨觀(觀肉體及外界不淨的樣相,以去除煩惱欲望的觀法),然而這些教法,都無法讓人達到開悟。對此,釋尊則教導洗濯業者不淨觀、教導鍛鐵業者數息觀,教導相應的修行方法,使這些人悟道。由此可知,說法時知道眾生的機根與機應,是何等地重要。

日蓮大聖人在『教機時國抄』中教示:

「二之機者,乃弘佛教之人必知機根。」(御書 二七○頁)

又在『佐渡御書』中教示:

「正法雖為一字一句,合於時機必可得道也。雖學習千經萬論,若與時機相違,必不能成就。」(御書 五七九頁)

教導弘法時,知機根一事的重要性。

「機」為「可發之義」,指眾生接受佛的教說後,所引發的心理狀態,筆‧記‧欄「根」則指對於佛道眾生的能力。

「機」的三義

天台大師在『法華玄義』中,關於「機」的說示:

「機有三義,一者機是微義,二者機是關義,三者機是宜義。」

第一的「微義」,是指微妙的心的作用,指感受到佛的眾生微妙的心理作用。第二的「關義」,指佛與眾生的關聯,因佛的慈悲而使眾生生起善心。第三的「宜義」,是指眾生之機千差萬別,佛順從其宜,教說種種法門。

此三義說明眾生每個人與佛道的關係,但也同時教示,眾生之「機」不能與應眾生出現而說法的佛之應脫離。

「熟脫之機」與「下種之機」

將一切眾生的機根,大致分為「熟脫之機」與「下種之機」。日寬上人在『報恩抄文段』中教示:

「第二之機者,正像二時本已有善之故,下種之善根熟成,末法本未有善之故,此直接以三大秘法為下種也。」(『日寬上人御書文段』 四六三頁)

「熟脫之機」是指受到佛最初下種益的化導,而成為逆緣或退轉者,之後筆‧記‧欄 接受熟益、脫益之化導的眾生機根。這些眾生因為已經在久遠的過去接受下種而具有善根,因此稱為「本已有善」的眾生。也就是生於釋尊在世和正法時代、像法時代,修行佛道之機根的人。

相對的,「下種之機」是指心田中尚未有佛種的粗俗凡夫,這些眾生在久遠的過去並未被種下佛種,沒有成佛的善根,因此稱為「本未有善」的眾生。也就是末法的眾生。

末法是五濁惡世的時代,是充滿貪、瞋、癡三毒強盛之眾生的時代。因此,在充滿機根低下之人的末法時代,不能靠熟益及脫益的釋尊佛法,必須靠大聖人三大秘法的下種佛法,才能夠救度眾生。

明白末法眾生是應以久遠元初之御本佛的下種妙法,折伏逆化的最初下種的機緣,即是「知機」。

隨機說法的謬誤

某團體說「佛法是以民眾為主角」的言論,是偏重「機」的我見。日蓮大聖人在『撰時抄』中教示:

「謂隨機說法乃大僻見也。」(御書 八四六頁)

教示無視於「時」,只隨眾生的機根而說法,是極大的錯誤。大聖人在世時的各宗祖師,即是以眾生的機根為主,法為從,再各自任意說認為適合的法。

當然,為了救濟一切眾生教說佛法並無錯誤,但因為末法之時的眾生,是本未有善的眾生,所以御本佛出現,賜與一切眾生南無妙法蓮華經的大法。因此,唯有受持信行此妙法,我們末法的眾生才得以成佛。

『教機時國抄』中教示:

「對謗法者必說法華經,令其成毒鼓之緣。例如不輕菩薩。」(御書 二七○頁)

在末法時,久遠元初之佛出現,應以妙法折伏逆化,成為最初下種的機緣,明白此事者才是知機者。一切眾生的機根千差萬別,唯有依大聖人南無妙法蓮華經的佛法,眾生的成佛才能成為可能。

請確信此點並勵行自行化他的唱題,向著廣宣流布的達成,更加實踐折伏。

更多教學用語解說/信行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