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教

(摘譯自『大白法』第六一一號)

日蓮大聖人教示,為弘揚正確的佛法、救濟民眾,在決定宗旨之際,知道教、機、時、國、教法流布之前後的「宗教之五綱」,是非常重要的。在此五綱中,所謂「知教」,就是比較檢討各個宗教的教義,判釋何者為真實,何者是最優勝的教法。

何謂「教」

如同天台大師在『法華玄義』中的教示:

「教者,聖人被下之言也。」

「教」本來之義是指悟得真理的聖者,為救度眾生開示說明悟得的內容。然而,這些「教」千差萬別,有種種的差異。大聖人在『顯謗法抄』中教示:

「第一,教者如來一代五十年之說教,有大小、權實、顯密之差別。」(御書 二八五頁)

亦即,佛的教說有大乘教與小乘教、權教與實教、顯教與密教等,欲分辨其高低深淺,首先必須先分辨清楚。『開目抄』中教示:

「不知教之深淺者,即不辨理之深淺。」(御書 五六一頁)

為了瞭解教法的內容及理論,必須先知道教法的勝劣、深淺。

為此,必須要有比較判定「教法」的基準。大聖人的御書各處都有教法勝劣、深淺的論述,體系上的論述,則可列舉『開目抄』所說的「五重相對」,與『觀心本尊抄』中所說的「五重三段」的判釋。其他的御書中,也有「三重秘法」或「第三法門」等的判釋,但這裏只舉「五重相對」,做簡單的說明。

何謂「五重相對」

「五重相對」是將佛教與佛教以外的一切教說,以五階段加以比較相對,再依序由淺至深論述的教判。

(1)內外相對

指內道與外道的比較相對。內道即是指佛教,明示亙及過去、現在、未來之三世的因果理法。外道則是指佛教以外的宗教,沒有明確說示三世的因果。因此,外道與佛教相比之下,較為低劣。

(2)大小相對

指大乘教與小乘教的比較相對。大乘教是除了自己以外,能救濟多數人的教說,小乘教則是只求自己解脫的教說。從自他皆救的大乘教來看,小乘教是較為低劣的教說。

(3)權實相對

指權教與實教的比較相對。「權」是「暫時」之意的方便之教,「實」是指「真實」之意的法華經。

權教的爾前諸經不但沒有明示二乘,亦未明示女人及惡人的成佛,也沒有說示一念三千的法門。相對於此,法華經則教說諸法實相、一念三千的法門,更明示二乘作佛與佛之本地的久遠實成。因此,法華經才是真實之教。

(4)本迹相對

指法華經本門與.門的比較相對。本門是說明佛久遠的成道,故勝;迹門是說始成正覺的垂.之佛,故劣。

(5)種脫相對

指文底下種佛法與文上脫益佛法的比較相對。文底下種的佛法,是經由久遠元初的本佛,顯現成佛根源的下種之本法,故勝;文上脫益的佛法,是久遠五百塵點劫垂迹之佛所教說的法,故劣。

何謂「知教」

依據以上「五重相對」的相對判釋,判定教義的高低、勝劣、深淺。

所謂「相對」,是將兩種教說的內容加以比較,定出高低、深淺的差別,最後再選出最上乘終極的教法,沒有這樣的教判,就無法導引出末法的正法。

關於「教綱判」,第二十六世日寬上人在『報恩抄文段』中有如下的指南:

「第一之教,判一代諸經之淺深勝劣云教也。天台大師以五時八教判一代之淺深,以顯法華最第一。蓮祖聖人以三重之秘傳顯文底秘沈之大法。」(『日寬上人御書文段』 四六三頁)

也就是說,日蓮大聖人是以「五重相對」中最為重要的權實相對、本迹相對、種脫相對的「三重之秘傳」,選出文底下種的佛法。明示此文底下種之大法的南無妙法蓮華經的佛法,才是一切宗教中最為優勝的教法,也是末法眾生成佛的唯一教法。亦即,在末法的今日,理解此點即是「知教」。

更多教學用語解說/信行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