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與輸出

青年部活動教材

摘譯自『妙教』第三○

「國高中生的淺易教學」單元

各位聽過「輸入」與「輸出」嗎?在電腦用語上,將資訊放入電腦的行為稱為「輸入」,相反的,輸送出來的資訊稱為「輸出」。從這層意思來看,得到知識和體驗的學習是「輸入」,以這些訊息為根本的言論、行為,則是「輸出」的表現。

設計出「熊本熊」的創作者水野學先生,在其著作中說:

「人只見到輸出的部分,卻忽略了輸出的背後。」 (『輸出的開關』‧取意)

人只見到成品或商品(被輸出的事物),但忽略其中內含的部分。這是表示創作者的想法和技術,都表現在該項成品中。同樣的,以「打招呼」為例,雖然只是一個動作,卻可從聲音和動作中,觀察出此人的心理狀態。或是心理治療時讓受診者畫畫,據說從使用的顏色中,就可以知道此人的心理傾向。在輸出事物的背後,包含著許多事物。

這次,讓我們用信心上的「學」作為輸入、「行」作為輸出,來談談吧。

修學=輸入

一般聽到「學」,腦中便浮現學校的學習。從國語、數學開始,音樂、美術、體育等教科的學習,都是「學」的一種。社團活動的體驗也是「學」的部分。透過這些學習,我們的人生更加豐富、更加充實。也因人而異地成為未來的夢想和選擇工作的契機。

在佛教,三學是應該學習之事,那就是戒學、定學、慧學三項。

戒學 ── 指禁戒、戒律,終止由身口意產生的惡業。

定學 ── 指禪定,排除雜念,集中心思於一處,安靜下來。

慧學 ── 指智慧,正確判斷事物,且通達真理。

這三項不是分別進行的;就像透過戒律淨心,以此幫助心進入禪定,然後就能產生智慧,通達真理,是密不可分的。

關於末法的三學,日蓮大聖人教示:

「戒定慧之三學,壽量品事之三大秘法是也。」(『御義口傳』(『就註法華經口傳』) 御書一七七三頁)

以此為概念,就是以下三項:

定學 ── 本門之本尊

戒學 ── 本門之戒壇

慧學 ── 本門之題目

明確教示戒定慧三學即是大聖人的三大秘法。我們應該知道,修學盡在於三大秘法。

修行=輸出

聽到「行」,便會想到行為、行動。不只是自己的行動或言行,製作出來的成品和社團活動的成果等,都可說是輸出。

佛教中的「行」是修行、實踐。法華經中教說「五種妙行」的修行:

受持 ── 信持經典

讀 ─── 閱讀經典

誦 ─── 背誦經典

解說 ── 解說經典

書寫 ── 抄寫經典

但是,這些是像法時代的修行,因此身在末法時代的現在的我們,沒有必要做全部的修行。關於末法時代適合的修行,大聖人於『御義口傳』(『就註法華經口傳』)中教示:

「於五種修行中略四種,唯受持之一行即可成佛。」 (御書 一七九五頁)

教導我們,末法的修行就是實踐受持的一行。此受持的一行,就是相信本門戒壇之大御本尊,依照大聖人的教示,努力於修行。

踐最為重要

大聖人於『本因妙抄』(『法華本門宗血脈相承事』、『血脈抄』)中教示:

「信心強盛,無餘念而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則凡身即佛身也。」 (御書 一六七九頁)

教導我們,唯有透過唱題才能夠成佛。也就是說,實踐最為重要。再怎麼了解「御本尊很偉大」,或是嘴上說「信心很重要」,或學習再多的佛教,最後沒有實踐,什麼都成就不了。另一方面,「只要唱題,什麼都不用學」的想法,也不能說是正確的姿態。

關於這點,御法主日如上人猊下教示:

「這是不想理解佛法教義,自我滿足的作法。這當然是不可以的。在大聖人的正確教說下,正確地信心,才能得到真正的功德,因此,自己以任性的想法去努力,是完全搞錯了方向。」(『大日蓮』 二○一七年七月號)

教導我們,在正確學習、正確實踐之下,才能顯現出結果,得到幸福。

為了輸出而做的輸入

職棒選手大谷翔平曾說:

「我是負面思考的人。因此一發現弱點,就想徹底毀滅弱點並改善。」

(『化不可能為可能的大谷翔平一二○個想法』)

反省自己的缺點後接納(輸入),並做缺點修正的實踐(輸出),大谷翔平才能夠活躍在棒球界吧!

各位現在在學業和社團活動等得到很多經驗,

這些對未來的人生必有幫助。因為成為社會人士後,是在輸出這些經驗中而生活。因此,請努力於學業和社團活動,多多輸入吧。

這裏最重要的是,佛法(信心)和世法(生活)

不是分開的事,而是一體的,信心姿態錯誤的話,生活當然就會變糟。因此,大聖人教示:

「佛法如體,世間如影,體曲則影斜。」(『諸經與法華經難易事』 御書一四六九頁)

所以,根本地實踐人生指南針的信心,必將大大地開創人生。

更多從藍而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