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先供養的重要性

二○一○年三月份海外部御講原稿

對故人的追善供養,是身為佛教徒不可忘記的重要的基本心態之一。

日蓮大聖人於『報恩抄』中教示:

「夫老狐不忘出生之塚,白龜報毛寶之恩,畜生猶如此,況人倫乎。(中略)況習佛教者,豈可忘父母、師匠、國恩乎。」 (御書 九九九頁)

教說知恩報恩的重要性。也就是說,懂得父母之恩是做人的首要條件,不知恩者則劣於畜生。生而為人,首先要知道父母之恩,才能成為兼具知性與理性,獨當一面的成人。對佛教徒來說,重要的是回報此恩德。報恩這件事,在佛教的教說,並不只是指將所得的恩德,回報給施與的人而已,而是成為能夠理解人心,並以感謝之心對他人行善之人,才能稱得上是報恩。

至今雖已透過許多機會,學習過對故人報恩感謝的重要性,但對此想法更進一步的表現,即是對祖先的供養。在日蓮正宗的傳統上,對祖先的供養,是早晚勤行必做的行事,這對亞洲人來說,雖已成為習慣,但對西方人來說,或許是從未聽說過的新鮮事。

眾所周知,佛教思想的基本是「緣起」。所有的存在,都是因為人與人的相遇、人與事的交會、人與物的交會,使生命發動,產生喜怒哀樂等的感情,此心情產生種種行為,成為造成人未來之業的因,甚至造就了新的生命。也就是說,人與事物之間的緣,是存在的開始。

就近來說,因為父母的相遇,才有了今天的自己。父母各自抱持著身為人的向上心和希望而成長,因為緣而相遇,最後成為夫婦。夫婦希望獲得幸福,建立家庭,生育孩子。也因為為人父母的心,懷著強烈的愛、熱情與夢想,注入心血與財力來養育孩子。在父母的真心與努力之下,培育孩子成為能在社會上立足的人才。

若以佛教的教義來看,自己現在所擁有的生命,並不是平白無故產生的,也不是由其他事物所製造的,而是遙遠過去以來的因緣,加上父母的心和行為所產生的結果。在人的成長過程中,以父母的教育為基盤,看父親的行為,學習做社會上的男性;看母親的行為,學習做社會上的女性,並且成為在社會上生存的一般人。而父母也從孩子的身上學習到人生。換言之,親子的關係,造就了親子雙方的人生。父母的人生與子女的人生,之所以具有相同的方向性、過著相似的人生,都是因為過去以來很深的緣分。如此深厚的親子之緣,不但具有相互存在的作用影響,也成為無法切斷的生命共同體。

如日蓮大聖人於『忘持經事』中的教示:

「我之頭乃父母之頭,我之足乃父母之足,我之十指乃父母之十指,我之口乃父母之口也。譬如種子與果實,如身與影也。」 (御書 九五八頁)

父母的生命、心和行為的結果,造就了自己的生命,在接受父母影響的同時,自己的行為與心,也將永遠直接影響父母。

與此完全相同,父親和母親並不是突然就成為父母的,他們各自有父母,同樣被父母深厚的愛、熱情與期待,養育成人,祖父母也是由各自的父母以同樣的方式養育成人,而曾祖父母也是一樣,被他們的父母養育長大。這些過去所有的父母的心與善行,被傳遞下來,長期深遠的緣聯繫到今天,所有的熱情與期待,成為生命的力量、成為業,存在於現在自己的生命中。這就是自己與祖先之間的聯繫。

日蓮大聖人於『女人成佛抄』中教示:

「心地觀經云『有情輪迴生六道 猶如車輪無始終 或為父母為男女 世世生生互有恩』等云云。」 (御書 三四四頁)

回顧過去世,不只是家人,包括親戚和朋友,我們與何等有緣的人相遇,受到人們何等愛心的守護,才得以長大成人,數也數不盡。現在我們值遇正法,受到累積功德的幸運惠顧,將過去以來人們的真心與善行,凝縮成為善業,並由於因緣而成為佛教徒。也就是過去有緣之人的恩德,活在自己現在的生命中。

而所謂緣的作用,像從過去到現在的自己,不只是單方面而已,因為緣,我們現在所有的行為,亦影響到遙遠過去的父與母。

這些有緣人的善心與行為,成為聯繫三世的善業之力。現在的自己與正法結緣成為福運,是法力的作用;值遇正法並得以信仰,是佛力的作用。此法力、佛力是所謂「南無妙法蓮華經」法體的作用,這是唯一只在法華經中所說,能夠成佛的法體。人生的最終目的,是具備最高的人格與人德,並得到所有福運的境涯,就是所謂的「成佛」。這便是體得法華經教說的一念三千。日蓮大聖人將此法體以御本尊表現,授與我們末法的眾生。

日蓮大聖人於『盂蘭盆御書』中教示:

「信奉法華經之大善,不僅我身成佛,父母亦成佛。上七代下七代,上無量生下無量生之父母等,亦意外成佛。」 (御書 一三七七頁)

首先,自己受持御本尊,以境智冥合而成佛是為重要,而此功德將及於過去七代、未來七代的所有與自己有緣的人。以受持御本尊為前提,抱持著身為佛教徒之基本的報恩感謝的心,理解自己與祖先深厚的因緣,不忘供養之心的勤行、唱題,並且努力折伏,才是日蓮正宗的信仰。

更多海外部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