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書要文二十二)『開目抄』

二○○八年十一月份海外部御講原稿

「我及我弟子,雖有諸難,若無疑心,自然得至佛界。勿疑天無加護,莫歎現世不安穩。」 御書 五七四頁

『開目抄』是日蓮大聖人被流放至佐渡期間,即文永九年(一二七二年)的二月,在被白雪覆蓋的塚原三昧堂所寫的御書。是在其一生當中,處於最逆境之時所作。但是,即使在如此的情況下,其心境仍然是在非常充實的境界中,這從拜讀開頭所揭示的一文中,即可明瞭。

篤實信行日蓮大聖人教說的三大秘法時,即使有任何困難競起,妨礙前途,也絕對不可有所懷疑,必須堅決相信法華經的功力,將自己委託給三大秘法的話,自然而然即能達到成佛的境界。以自身是法華經行者的行止,教導弟子檀越如此確信的御文。

至此御文之前,先引用涅槃經中的一個譬喻,象徵日蓮大聖人身為法華經行者的行止(五七三頁第九行│五七四頁第七行)。

「有一貧苦的女人,沒有家也沒有能夠庇護她的人,是非常狐獨的女人。甚至身體有病痛,並受饑餓折磨,到處流浪,過著乞食度日的生活。

有一天,借宿客棧的時候,產下一子。結果客棧的主人無情地表示,無法再讓她住在這裏,將這女人逐出客棧。女人抱著剛出生的嬰兒,再度踏上流浪之旅,前往他處,尋找可以安住的地方。

但是,在途中遭遇暴風雨,住宿野外時,亦被寒苦侵襲,並受蚊、虻、蜂等蟲子或毒蟲所襲,過著辛苦流浪的生活。

在如此的流浪途中,遇到一條大河,女人非得抱著嬰兒涉水渡河。但是在大雨之後,河水暴漲,水流湍急。母親雖然緊抱著嬰兒,拚命地橫渡急流,但逐漸精疲力盡,多次險被急流沖倒。

在此情況下,如果捨棄嬰兒,只是自己一人挺進,母親應該能夠到達對岸而得救。但多數的母親雖然這麼想,絕對不會捨棄嬰兒,拚命掙扎涉水渡到對岸,終因精疲力盡,母子一同被急流吞噬。

但是,母親由於慈念的功德,也就是以疼愛孩子、無論如何都要守護的功德,死後能夠出生於梵天。能夠出生在人界之上的天人的世界。」

涅槃經中繼續說示,佛對文殊師利菩薩說:

「假使欲守護正法,就要像這位女性,無論怎樣在恆河中都要守護嬰兒的母親一樣,捨棄生命守護正法。護法的菩薩也是一樣。如果這麼做的話,修行時無須祈求解脫,解脫自然可得。這就好像那個貧女,抱著嬰兒的母親慈愛小孩,並不是因為祈願能生於梵天,才愛護小孩。而是出於母性本能而忘記自己,無論如何一定要救孩子的一念心,緊緊抱住孩子,結果母子一同喪命。同樣的,追求佛法者也必須奮不顧身,努力於佛道修行。」

以上即是涅槃經中,母子溺死的故事。這個譬喻用在我們的信心上,也具有種種的啟示。

日蓮大聖人將之放在自己的身上來解釋。也就是說,「貧人」是指沒有法財的末法本未有善的眾生。「女人」是持有一分之慈悲的人,也就是日蓮大聖人。「客棧」就是我們所住的穢土、娑婆世界。

那麼,「一子乃法華經之信心、了因之子。」是特別重要之處。「一子」即出生的嬰兒,是指法華經的信心,就是所謂的「了因之子」。了因的「了」是悟的意思,若說以什麼來開悟的話,本來是以智慧開悟,但是末法的我等眾生,則是「以信代慧」,是以受持法華經的信心來代替智慧。

對於世上的母親來說,孩子是無法取代的寶貝。正因為有孩子,才能忍耐任何的勞苦。與此同理,對追求信心的人而言,信心才是任何事皆難以取代的,應該有人經常將此掛在心上,但請各位務必有此自覺。

日蓮大聖人將此事對照自身而教說「一子乃了因之子」。亦即,法華經的信心,是引導自己成佛的重要之子。

結果,遭到流罪之事,即相當於「客棧主人的驅逐」。

「母子溺死」,則相當於日蓮大聖人雖然遭遇幕府等的大難,也沒有停止法華經的信心,而遭斬首之刑。這意味著在龍口法難時發.顯本。而「生於梵天」,即是生於佛界。亦即,以發.顯本開顯久遠之佛的境界,渡海至佐渡著作『開目抄』的境界,即相當於生於梵天。

也就是說,涅槃經中所記載的「母子溺死」之譬,原原本本正是日蓮大聖人的法華經行者的行止。

接著有「謂引業者乃至佛界不變」。所有的眾生都被業牽引著,人因為皆有與生俱來的宿業,所以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受到業的左右。而今生的行為又成為宿業,左右人的將來、未來。總之,在善因善果、惡因惡果的因果法理下,從地獄界的眾生到佛界的眾生、佛,都不會改變。

但是,這名貧女、抱著嬰兒的女性,出生於天界之事,僅以業或因果是無法說明清楚的,因此教示如下。

通常為了生於色天,我們就算修行萬戒、萬善,也不可能輕易就能達成。儘管如此艱難,這位母親能夠生於梵天,是「與常之性相相違」,就是原原本本地套用佛道的因和果德,此外無法說明。亦即,由於顧及孩子的一念,類似佛的慈悲之一念,而得到生於梵天的果報。

日蓮大聖人教導,一心顧及孩子的一念,即是在修行禪定(禪定是心定於一點的修行),又顧及孩子的一念,亦似佛的慈悲,由於這些的功德,這位母親就能夠生於天界吧。

將這些用在我們的信心上來看,我們若不會什麼特別的修行,就沒有領悟佛法的智慧。但是,日蓮大聖人說示,儘管這樣也能夠成佛,因為帶著孩子的母親,不管遭遇什麼樣的事,都不放棄幼兒,和顧及孩子的一念是一樣的。總之,以與此相同的一念,面向御本尊專心虔誠地唱念妙法,任何煩惱都能夠解決的一念,以此即能開拓很高的境界,不論什麼樣的苦惱也都能夠克服。這不是單以道理就能夠說明的。

經常聽到基於我們信心的一念,具有震撼任何事,將不可能轉變為可能的力量。因此,所謂信心,我們的一念心是最為重要的。始於一念心,終於一念心,日蓮大聖人身為法華經行者的行止也是如此。對信持此信心的我們來說,沒有絲毫改變。

開頭揭示的御文:

「我及我弟子,雖有諸難,若無疑心,自然得至佛界。勿疑天無加護,莫歎現世不安穩。」 (御書 五七四頁)

這是大聖人自身經歷,身為法華經行者的行止,以對法華經之修行的絕對確信,訓諭我們,也要同樣地堅持信心、勤勉修行。

而再次確信,達成御法主上人賜與我們的命題,亦是始於每個人的一念,終於每個人的一念。

更多海外部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