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除慢心

日蓮大聖人於『持妙法華問答抄』(『持法華問答抄』)中教示:

「望上根勿自卑,不捨下根乃本懷也。俯下根勿憍慢。上根尚有漏,心不專之故。」 (御書 二九八頁‧『中文御書選集』 二一頁)

這是教導我們,不可與他人比較而認為自己優或劣。佛化導的目的,是連境界低的人也要救濟,因此,自己不需要抱持著自卑感。然而,也絕對不能夠以慢心貶低他人。這樣的人會被佛的救濟所遺漏,這是因為沒有盡心努力於佛道修行之故。

關於「慢心」,御法主日如上人猊下指南:

「請絕對要努力不變成增上慢。一旦成為增上慢,修行便會產生空隙,從中生出破綻。因此,絕對不可變成增上慢。(中略)俗語說「驕兵必敗」,因此絕對不可驕傲自滿。大聖人的佛法雖然是救濟所有的眾生,但若有不得救濟者,就是增上慢之人。」 (『大日蓮』第八三一號 五五頁)

這段話中的「驕兵必敗」,日文是「驕傲的平家必不長久」,這是象徵十一世紀的日本,一時顯赫的武家平家一門,最後滅亡的格言。平家以平清盛為中心,建立了磐石般穩固的地位,卻因「若非平家就不是人」這句話所象徵的驕慢之心,逐漸招來人心反彈,最後走上滅亡一途。

要成就一番事業,靠自己的經驗培養出自信,與相信自己的能力來處事,雖是重大的要素,但如成語「過猶不及」所說,過度自信變成自戀,最後輕視他人,聽不進周遭的意見等,表現出驕傲自大的言行。

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傲慢想法與輕視他人的言行,就是慢心,不僅在一般社會,在正法的信心修行中,也是最應注意的事。

一、佛法明示的慢心

在佛法中,稱為五鈍使,與貪、瞋、癡三毒等並列,加上不信法的「疑」,和眾生所具有的煩惱本源之一的「慢」,明示這些是妨礙眾生成佛的要素。如同日蓮大聖人的教示:

「慢煩惱有七慢、九慢、八慢。」 (御書 八六九頁)

佛法中教說各種的慢心態度,在此說明「七慢」:

①慢(對比自己劣等的人,認為自己優秀)

②過慢(對與自己同等的人,認為自己優秀;比自己優秀的人,認為和自己同等)

③慢過慢(對比自己優秀的人,驕傲自大地認為自己優秀)

④我慢(執著於自己任性的想法)

⑤增上慢(尚未了解法門等,卻驕傲自大地認為已經了解)

⑥卑慢(對遠超過自己的人,驕傲自大地認為自己只差了一點點)

⑦邪慢(受邪見影響,儘管自己無德,卻驕傲自大地認為自己具有德分)

上述教示的「增上慢」,也包含在九慢中,法華經『勸持品第十三』中說,釋尊滅後,對法華經行者以各種形態加諸迫害的「俗眾增上慢」、「道門增上慢」、「僭聖增上慢」等三類強敵出現。日蓮大聖人在世當時,痛斥迫害日蓮大聖人及門下僧俗的他宗僧俗,為俗眾和道門增上慢,而在其後操縱這些迫害的極樂寺良觀,為僭聖增上慢。總之,這些都可說是與法華經為敵之人,誹謗正法的姿態。

二、信受正法者的慢心

另一方面,在『方便品第二』中教示,雖然信仰正確的佛法,卻因增上慢而退轉的五千名起身離去的眾生。此五千名眾生儘管尚未得悟,卻抱著「自己已經得悟」的慢心,認為沒有必要聽聞釋尊的說法,而起身離去。結果,這些增上慢的眾生,無法在法華經會座中成佛。

像這樣,好不容易持著正確的信仰,卻因慢心而失去正直的信仰姿態,不但得不到功德,甚至退轉、墮入惡道的教訓,我們應銘記在心。

三、應注意十四誹謗

拜察日蓮大聖人的教示時,『松野殿御返事』(『十四誹謗抄』)中明示僧俗皆應注意的「十四誹謗」。這是對當時的信徒松野殿提出的疑問:

「日蓮大聖人所唱題目的功德,與我們弟子信徒所唱題目的功德,有何差異?」大意‧御書 一○四六頁

回以「唱題的功德,完全無差異」的前提下,教示:

「但若背此經之心而唱,定有差別也。」 (御書 一○四六頁)

訓誡我們,若違背法華經之心,無論多麼努力於信行,都得不到功德,無法成就佛道。

接著,針對「違背法華經之心」是指什麼事,列舉了十四誹謗。日蓮大聖人於同篇御書中教示:

「惡之因有十四。一憍慢、二懈怠、三計我、四淺識、五著欲、六不解、七不信、八顰蹙、九疑惑、十誹謗、十一輕善、十二憎善、十三嫉善、十四恨善也。此十四誹謗涵蓋在家出家。」 (御書 一○四六頁)

一、「憍慢」是對正法態度驕傲輕蔑。二、「懈怠」是怠惰於佛道修行。三、「計我」是以自己任性的想法來推量佛法。四、「淺識」是以自己淺薄的知識,判斷深奧廣大的佛法。五、「著欲」是執著於欲望,輕視、不追求正法。六、「不解」是不正確地理解佛法。七、「不信」是不相信正法。八、「顰蹙」是皺眉非難正法。九、「疑惑」是對佛法感到懷疑困惑。十、「誹謗」是詆毀、指責佛法。十一、「輕善」是輕蔑、嘲笑信受正法者。十二、「憎善」是憎惡信受正法者。十三、「嫉善」是怨嫉信受正法者。十四、「恨善」是怨恨信受正法者。

在『譬喻品第三』(開結 一七五頁)中說,十四誹謗是導致命終之後墮入阿鼻地獄的惡因。從第一的憍慢到第十的誹謗,是訓誡自己的信仰姿態,從輕善到最後的恨善,內容則是訓誡怨嫉、誹謗信受正法者。

四、最應注意的是憍慢謗法

『新池御書』中有:

「若犯十四謗法中任何一項,即無法罪障消滅。」 (大意‧御書 一四五六頁)

其中,應特別注意的是:

「人初信此經時,見似有信心,中途信心漸弱,不恭敬僧,亦不供養,傲慢而生惡見。此當戒慎,戒慎。」 (御書 一四五七頁)

敦促為成就佛道,第一應注意的是憍慢謗法。

此外,日蓮大聖人於『念佛無間地獄抄』中教示:

「十四誹謗亦以不信為體。」 (御書 三九頁)

指出不信的心,會顯現出各種誹謗正法的姿態,逐漸成為慢心及侮辱佛法僧三寶的心,不僅聽不進正確的教說,反而演變成誹謗正法的情形,因此,必須極為戒慎恐懼。

因此,『持妙法華問答抄』(『持法華問答抄』)中嚴格訓誡此事,教示:

「汝若欲成佛,只須倒慢之幢,捨忿之杖,當專歸一乘。名聞名利乃今生之飾,我慢偏執乃後生之絆也。嗚呼,可恥可恥,可懼可懼。」 (御書 二九六頁‧『中文御書選集』 一八頁)

五、為了不陷入憍慢謗法

日蓮大聖人於先前的『新池御書』中教示:

「無論如何須接近知此經之心之僧,愈益聽聞法之道理,實踐信心。」 (御書 一四五七頁)

作為防止憍慢心的守則。

「知此經之心之僧」,就是御本佛宗祖日蓮大聖人,教導隨順日蓮大聖人之教示的信仰心,才是成佛的要諦。如同「此經若無相傳,難知矣。」(御書 九二頁)的教示,正直地遵循傳持唯授一人法體血脈的御法主上人猊下的指南,努力於涵蓋自行化他的信行,也就是每日的勤行、唱題,盡力於折伏與育成,是最重要的事。

我們朝向御法主上人猊下所賜的二○二一年,宗祖日蓮大聖人聖誕八百年,構築法華講員八十萬人陣容的命題,一起完成僧俗一體、異體同心的信心修行吧。

更多海外部指導...